ENFP 2w3:快乐小狗在完全的爱里重新成为人

文/Gigi

· 性格与灵性

1. 引言:在人群中来回奔驰的快乐小狗

经里的第一卷书就提到“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人类是上帝独特而美丽的创造,也是世界上最复杂和多样的生物。在性格与灵命成长课程中主要以十六型人格(MBTI)以及九型人格(Enneagram)两套理论帮助人以不同的眼光了解自己性格上的强弱、面对自己生命的阴暗与罪性、藉此梳理生命轨迹。

我的十六型人格是ENFP,九型人格属于第二型,侧翼为三型。ENF族群擅长外交,关注人的感受与价值,加上2号和3号都是以情感为中心的类型,着重人的关系,可想而知我在不同群体里皆进退自如,亦能轻易赚得人的信任和喜爱。

我喜欢人群,亦需要人群,因为进行人类观察和探索不同人的内心世界能让我从心快乐起来:我能藉此扩展我的社交网络和认知版图。我就像一只在人群中来回奔驰的快乐小狗,忙于追逐人给我丢来的飞盘、食物及随之而来的掌声,却忽略了自己内在的声音,因此跑着跑着,就会在人群中迷失自己。

2. ENFP:有点内向的外向者

broken image

ENFP是一个充满热情与干劲的理想主义者,占全球人口比例8.1%。[1] 外向型(Extrovert)的我需要从外在世界吸收信息和获取能量,并倚从直觉(iNtuitive)找寻事物的可能性与关联性;在做决策时,我的情感功能(Feeling)着重群体的关系与和谐,避免过于直接和统一的定案;而我的感知性(Perceiving)让我的生活态度倾向随性和开放,工作能量也是相对浮动。[2]

a. 主导功能:Ne

Ne作为我的主导功能,让我擅长于探索各样的机会与模式。回想起我的社交规律,在头几次进入一个新环境时,我一般会专注于观察整个空间的布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尝试识别整个地方的文化和运行规则,以判断自己是否要继续在这个环境里活动、或者如何在这个环境下生存。[3]

由于我的精力集中于收集外界信息和分析,因此在首次见面时,我经常被会误认为内向人。朋友们经常如此形容我:“第一次见你真是好安静,有点不敢靠近你。如果你现在都可以那么安静就好啦。”

当我对环境有足够的熟悉度,我就会开始抛掷我脑内的想法和主意,而这些想法时常都会引起人的注意。例如我在读“忘记背后,努力面前”这段经文时会想到张国荣的《追》、读以撒认妻作妹时会想到卫兰的《大哥》。

这种特别的联想力似乎会触发不同人对我的好奇心。也因着这种联想力,我很擅于在群体内开玩笑、与人互动,让我可以很快地建立不同的社交网络。这种弹性与创意是天父赐给我的礼物,让我身处任何环境、面对任何情况都能找到我的生存之道。

b. 辅助功能:Fi

虽然我个性热情主动,我却同时拥有非常丰富的内在世界。我的第二功能Fi使我非常敏锐内在的感受,并需要刻意花时间安静、整理。

我自中五开始参与教会,也不抗拒群体生活;然而每当团契弟兄姊妹开始玩桌游、打游戏,我便会开始感到沉闷,思考着何时可以离开。但当有弟兄姊妹愿意分享心事、邀请我对话,我又会变得精神抖擞,而且很期待分享自己的价值和想法。而每次对话过后,我都会再刻意花时间面对那些有过的思绪和感受。

记得孩提时代的我会被家人取笑我是“喊包”、“大喊十”,因此有一段时间我对于自己的情感世界有点反感。青少年时期的我信了主,亦学习认识与接纳真实的自己。我发现我的情感并不会因为压抑而消失,我仍然会动辄被感动至流泪:我被经文感动、被诗歌感动、被真诚的分享感动、也被祷告感动。

每一次流泪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情感经验。丰富如海洋的情绪是天父赐给我的另一项礼物,叫我能通过自我感知了解自己的喜恶。因此我很需要安静下来与自己对话,聆听自己眼泪背后的故事,并逐一了解每个好与坏的情绪,才能好好表达出来。

3. 2w3:燃烧自己,成就别人

broken image

我一直都知道的九型人格是第二型。性格与灵命成长课程中有谈及九型人格亦有侧翼理论,在对照不同人格的外显表现、行为动机以及罪性后,我会判断自己的主人格为第二型,侧翼人格为第三型。[4]

a. 我能帮助人,我有价值

如我在文章一开始所言,我心里一直相信我所重视的人际关系都是靠我的努力“赚得”的。我喜欢发展不同的技能,例如声乐、绘画、手工、写作、煮食,而我亦常会用到这些技能换取别人对我的欣赏和喜爱。

当我的付出能触碰和感动别人,以致别人对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会认为这是我的成就。而当我的付出无法对应他人的需要,甚至被回绝,我会因着要保存形象掩饰失落,到无人的地方再好好去思考、面对。

除了人际关系,我亦重视自己的名誉和成绩。在大学的时候,为了兼顾事奉和学业,在众人面前作“好见证”,我会牺牲自己的吃饭和睡觉时间预备事奉、打论文,因为没有如期完成自己的责任是失见证的表现,而失见证的人没有办法造就他人。

相对而言,没有按时吃饭和睡觉不会影响到别人,只会影响自己,所以我可以为了别人牺牲自己。而当我用尽所有做见证、侍奉生命,我觉得上帝就会喜欢我。这是我作为一个2w3换取自己价值的方式。

b. 我比你强,你可以倚赖我

当提到第二型人格的罪性是骄傲时,一开始我并没有太大的感觉。我认为我没有骄傲,我只会压抑情感。压抑自己的需要是顾全大局的表现,而且我会私下处理自己的感受,处理好后就会回到群体,因此也没有大问题。

然而后来再了解到三号的罪性是欺骗,我开始怀疑自己有否欺骗自己“我很好”。我在人群中的确有自我欺瞒的倾向。我很喜欢笑着回应别人的关心:“我ok”、“轻松啦”、“剩下的留给我”,即使我知道自己的日子并不是那么的容易。

我不希望自己的状况要令人担心,也不希望别人因为要体谅我而挪走我向外界付出的机会。那些是我存在价值的证明。想到这里我开始明白我心底里有着骄傲,因为我期望通过持续的付出去熟悉人、帮助人,使他们爱上我、倚赖我,但我却不容许别人向我伸出援手,了解我的软弱、成为我的后盾。

通过不断压抑和否认自己的需要,我好像能给自己一个假象:我比别人聪明和强大,我不是负累,我能帮助人。但其实,我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我的帮助。我只是需要被人需要,好证明自己的存在有意义而已。

4. ENFP 2w3:从可爱的小狗到可爱的人

a. 追逐飞盘的小狗

broken image

作为一个ENFP二型人(侧翼三型),我常常都会在人群中搞丢自己。我的主导功能Ne使我常常都聚焦于外在世界,加上作为二号型非常留意他人的需要,若不刻意提醒自己,我的整副心神就会倾倒于外在世界中。因为常常都忙着爱人,可以说我没有甚么自爱的意识。

我有一种自来熟的气质,任谁见到我都会很容易与我亲近、玩乐、交心。我也谢谢天父给我这种特别吸引人的气质。不过交游广阔也有交游广阔的弊端——我常常为了友伴的安稳与快乐暗暗地让自己吃苦头,而我自己却不自知,或者自以为自己能承受那些苦头。

比如说,我可以为了一个姊妹身体不舒服的缘故,冒着大雨也要去买药给她(而且我还没有带伞);我的大学时期曾经在一个月前策划祷伴的浸礼礼物,并在最后一星期开始减少睡眠时间以维持礼物制作和各科功课的进度;对于那些远渡重阳去宣教的弟兄姊妹们,我也很乐意每隔几天就花一点时间去关心和问侯他们,在节日时给他们发录音和影片,好让他们知道在后方仍有人支持他们。

别人都会欣赏我对人的爱心和时间管理能力,但只有我知道要的其实是这些回应,好满足我对关系的虚荣心:“你怎么这么贴心!”、“你真的很了解我!”、“谢谢你这么忙碌都愿意抽时间来关心我!”

有谁会知道我买药是为了提升自己在姊妹心目中的重要性呢?有谁会猜到我弄礼物给祷伴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够成就这份礼物,而且要她一辈子都忘不了我呢?有谁会想到,除了要准宣教士们知道我不曾忘记他们,我同样也期望他们不要忘记我呢?

在叶博士提供的一份阅读材料里如此形容二号型:“当我静静地坐着,尝试观照内心,我发现内心空空如也,彷彿是一个无底深渊。”[5]

我就像一只追逐飞盘的小狗,盲目地追着别人的期望、喜爱、赞赏去跑,不管自己是否在忙碌,也不管自己状态如何,别人有需要,我就倾尽全力去帮助;能让别人快乐的事,我多疲累也要去成就。因为,我想别人通过我所建立的一切看见我。只是当飞盘丢失之时,小狗似乎变得惘然若失——它失去奔跑的意义了。

b. 筋疲力竭的小狗

broken image

看似很清楚如何操控人心的我同时也被人的期望和爱戴所操控。有时候,我也不期望我的恩赐才干尽用在别人身上,我也希望留一点点的精力建立自己。然而,即使我有多忙、多累,人的肯定和期许就是我前进的动力。而当人收走他们的欣赏与爱戴,我就竭力追求、一直迎合,直至自己筋疲力竭。

记得母会曾经有一次举办爱筵,教会内是按团契分桌用餐。团契内的一位弟兄在爱筵前一早提出希望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然而我当时在想:各自夹食物?这不好吧!团契的人都爱迟到,团友A喜欢芒果布丁、团友B偏好煎炸食物、团友C每次都会拿串烧,但他们都喜欢迟到……这样他们会吃不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啊!

于是我在爱筵一开始便观察好不同食物的摆放位置,然后抓起一堆纸碟便跑向那些食物盘,能夹多少就夹多少,再将食物一盘盘送回团契餐桌上。

当时提出各自分享食物的弟兄也迟到了,当他来到餐桌前,他呆了半㫾,然后说:“谢谢你这么热心预备,但你这么热心,我们真不知道怎样回应……我们又怕食物吃不完……下次还是自己夹食物吧。”当时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彷彿自己用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被肯定,反而被拒绝了一般。

回想起那个场景,我仍然会感到难堪,只是我又想起家族聚餐时那些因过份热心给家人夹食物而被做成梗图放到社交媒体上取笑的阿嬷阿婆们。那些阿嬷只是觉得儿孙没有吃饱,而不是他们真的没有吃饱。因此她们硬要儿孙吃食,只会令儿孙们感到尴尬、备受压力。

再如此想来,当我因团友的拒绝而感到尴尬,相信他们也同样因着这份走歪方向的热情而感到尴尬。我不能将自己所期望的硬加于别人身上,然后期待别人接受,如此我既不是甘心乐意的付出,别人也不是心安理得的接受。

更重要的是,其实我喜欢休闲的用餐,不喜欢赶急的争夺和进食,但我却因着一些自以为存在的需要放弃自己的用餐空间,既劳累了自己,又令弟兄姊妹尴尬。神也提醒我,不能藉过度的付出换取人的认同和欣赏,甚至为了人的注意而违逆自己的本性,将自己耗尽。

这类型的事情在我成长过程中不断发生(也许证明我还没有真正的被神更新吧)。

记得在进入神学院后,有一次学校就着饭堂舀饭的安排更改了政策,当时有一个姊妹不认同此政策,列出了一堆巨细靡遗的原因想要反抗。我个人虽无特别取态,但因为她的坚持,我选择主动发声维护她的权益,甚至因此和另一位坚持顺从权威的弟兄吵了一架。

但后来姊妹回应了我的行为:她不喜欢我越过她表达意见。再后来负责编舀饭表的弟兄也来找我商讨,听了我的表达后也回应说他不会因为个别的意见而更改校方政策。那时候的我为了这些反覆的沟通耗尽了心力,每每被拒绝便哭成泪人,因为我感觉我再努力融合各方意见、维护各方权益,似乎也是吃力不讨好。

我所做的只是不断在证明自己有多缺乏逻辑性与自主思考,而且也整个沟通过程中,我又再一次的失去了自我。

因此在那次沟通以后,我每次再想为人发声之时,我就先祷告,求问神两个问题:

这是你想要我为这个人做的吗?

我现在的状态可以承受这些付出吗?

如此的停顿和反思似乎能帮助我在帮助人前先让神帮助我去理解,我并不没有责任与义务要讨好全世界。我也不需要照顾所有人的感受,更不需要通过外显行为去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c. 隐藏悲伤的小狗

broken image

ENFP的我喜欢新鲜感、容易满足、自由独立,即使有不顺遂也总能自我排遣。我大笑大叫的豪爽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在别人眼中,我好像不会累、也不会不快乐一般;在我身上总有无穷的精力去走入人群、了解和关心别人。

但我却知道我不是不会累,我只是将自己的负面情绪通通收起来,不让别人看到。我的Fi功能让我很需要空间去面对和整理自己的情绪,然而二号的抑压和三号的否认却驱使我拚命逃离自己的坏情绪。

不过,我并不擅于表达负面情绪。无论我考试不及格、事奉上有冲突、亲人离世、宠物离世、抑或失恋,我从来不会主动向人求援;即使不得已要开口告知别人这些坏消息,我也只会冷静情绪后仔细交待一遍事情发生的经过、我的处理方式和进度、以后在事件里不同持分者的状况,鲜少谈及自己的感受。

因为我觉得将巨大的负能量放射给他人,对他们而言是非常不近人情的。别人没有义务接收我的坏情绪,尤其当亲身经验过这些坏情绪到底有多难以承受。

另一个更赤裸的原因,也许是我自己也无法面对一个痛苦而混乱的自己,因此也对于如此自我揭露感到羞惭。我只会把最佳状态的自己留给别人,好服侍别人,使别人欢乐,而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我却不敢揭露出来让人看见。

我的情绪比一般人丰富,笑声比别人响,忧郁期也比别人长。不熟悉我的人都欣赏我刚强又乐观;熟悉我的朋友总叮咛我不可亏待自己,要勇于表达;而只有我才知道自己无法好好表达的挣扎和痛苦。

我也很想真诚的与人连结,分享一切的好与坏的;我也清楚自己的感觉,但我就是无法宣之于口。这种因着羞惭与不安而报喜不报忧的循环逐渐令我与人之间出现距离。

我似乎常常都身处在人群中,但与此同时,我能感觉到我和人之间有一道厚实的玻璃罩,悄然无声的将真实的自我与外界隔离。我所呈现的形象是一个光鲜亮丽的我,而那些幽暗与伤痕、那些愤恨和不满就如阶下囚一般被我锁在玻璃罩里——这些部分尚未够好呈现人前。他们不配让人看见。

记得从前母会内有位弟兄与我聊天时轻轻地问我一句:“你这样待人,不会觉得自己有点虚假吗?”在我一段谈了三年的感情里,当时的男朋友也曾经问我:“我们都在一起这么久了,为甚么你还要用这副圆滑的模样对我?”

这些话在那些对话场景里当然让我无法接受,因为他们正刺痛我心深处的骄傲与伪装。然而回想起来,这些问题也许是一抹消毒酒精,狠狠地抹在我生命的伤处,迫我去正视内在的声音,也抹去我内心的毒素和杂质。

我像一只只会快乐地汪汪叫的小狗,要是受伤了、受了委屈也只会静静趴在一旁,不再吠叫和玩乐。但圣经里说:“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其实,若我愿意为自己的悲伤和苦楚发声,神必然来看顾与缠裹。但我却没有将信心放在神身上,也没有将信心放在同行者身上,只顾对神、对人一脸欢快的摇尾讨摸,却不愿意展现身上的伤处。

实在很感恩,神带领我来到建道神学院,在学院里我每个学期身体总会受伤或大病一回,在病痛里神催迫我必须放手,放下对自己的各样苛求,不可以再用力挤出笑容体面的示人;并且神也藉着很多真诚的同伴要我学习安然接受被照顾、被挂心。

在这些无力撑起自我的时刻里,我终于多明白一点何谓“那人独居不好”,我实在不能单靠自己面对一切的难题与痛苦,然后再期望自己成为大家的救世主。我也需要被拯救、被掩盖。在那些脆弱无力的时刻,也许才是我回复人性的时刻。不再作追逐飞盘的小狗、不再作筋疲力竭的小狗、不再作隐藏悲伤的小狗,而是真真正正的把自己当回一个人。一个离开自己所定义的可爱,却仍然可以被爱的人。

5. 爱人如己,先要懂得爱自己

broken image

圣经教我们要尽心尽意尽力的爱神,我就倾尽全力去服侍教会、学习圣经;圣经也教我们要爱人如己,我就倾尽全力去爱每一个人,也期待用这种方式换来人给我的爱。我做每件事都会拼尽全力,既要得神的心,也要得人的心。然而我少理解了“爱人如己”这句经文的一个重点:爱人如己,首先也要懂得爱自己。

回看自己的生命的确很多破口,很多的不完全。因着我喜欢人的特质,也有能与人亲近的恩赐,我常常在人群中打转,却更常在人的期望里迷失自己。小狗似乎不知道自己被造的可爱,只顾追着别人的需要跑,兴致勃勃的向人蹭头摇尾,直至自己耗尽心力也不自知。似乎照顾好了弟兄姊妹们,也没有叫人忧心,但这里伪装的刚强却像牢笼一般困住我,叫我与人失去连结。

爱人如己,当中的爱自己是照顾别人的最好方式。在爱人之前先要懂得被爱;在爱世界之前,先要懂得爱自己。唯有懂得设立界限、照顾自己、分享软弱,快乐小狗才能从玻璃罩的魔咒中以人的形象走出来,真实的经验上帝赐予那美好的同行关系。

6. 参考资料

1. Timothy Noxon.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 and Christian Spirituality”.

2. Robert and Carol Ann Faucett. Personality and spiritual freedom. New York : Doubleday,1987.

3. Ian Morgan Cron and Suzanne Stabile. The road back to you : an Enneagram journey to self-discovery. Downers Grove, IL : IVP Books, 2016.

4. Suzanne Zuercher. Enneagram spirituality: from compulsion to contemplation. Notre Dame, Ind: Ave Maria Press, 1992.

[1] Timothy Noxon.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 and Christian Spirituality, p.6.

[2] Robert and Carol Ann Faucett. Personality and spiritual freedom, p.14-37.

[3] 这里说的只是Ne主导功能如何帮助我接收信息和寻找可能性,聚焦点并不在于潜意识内对人群的不安。

[4] Ian Morgan Cron and Suzanne Stabile. The road back to you : an Enneagram journey to self-discovery, p.110-112, 124.

[5] Suzanne Zuercher. Enneagram spirituality: from compulsion to contemplation, 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