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

文|CK

· 爱在天地震动时

一般来说,要认识一个地方的文化,最好就是阅读当地的报纸;但我总没有耐心,也提不起劲去翻阅,每次经过报摊,随便摊开看了几个标题,就调头走了。

单看标题就知道尽是华而不实的报导,文字永远都是模棱两可,背后是集权的政治形态笼罩着。要在如此压倒性的政治氛围下认清事实,永远都是雾里看花。

没有人知道文革的真​​相,也没有人知道1989年发生了什么事。一位从事媒体多年的朋友告诉我,为了生存,他必须弃掉良心。听起来让人心寒。

若不是偶尔有外来的客人告诉我一些事,我就一直被蒙在鼓里,如常生活。

挺讽刺的,我身居这个国家,竟然不知道这里发生的事,却劳烦外来的客人转告我。甚至所有言论,不管来自群体或个人,都一律需要过滤方能公开。偶尔有人勇于在微博上有意无意地发表对祖国的感受,甚至也仅仅发发牢骚而已,只要涉及贬低或损坏祖国名声,毋庸数分钟,文字就销声匿迹。

我期望知道真相,但有时知道了,却义愤填膺,反而影响了我继续凭爱服事。所以,与其不断增加我对这国家的负面情绪,不如让我继续蒙在鼓里,和居于此的百姓一样,知情不知情,都如常生活。这样,我或许可以持续忠心服事一个小群体,不存偏见,也不批判。批判太多,反而妨碍我与这个国家的认同。

broken image

宣教士能否置身度?

然而,未能忧心国家的大患,怎能说爱这个国家呢?作为宣教士,能否置身度外仅仅凭着爱服事?

就像刚听说的一对美国夫妇那般,十年来他们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少数民族村庄,穿着和他们一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连口音也相似了,他们在一所学校里,每天重复同样的教学工作,十年如是。更让我震惊的是,他们竟然只取每月700元人民币的工资。

曾经有其他学校想聘请他们,准备付他们每月1200元人民币,他们竟然问:1200元是不是很高的工资了?其实这只是最低工资的标准而已。他们也似乎不敏感,对于政府对待少数民族的偏差政策也不多问,就这样纯碎凭爱活在那村庄,不问世事。

我羡慕像他们那样的宣教,也等待着天父再次把我们一家,差派到这样的少数民族村庄去,穿他们的衣服,吃他们的食物,也学他们的口音,活在他们当中,与他们一起分担。我参与宣教已经多年了,我与妻子都有同样的心志,认为我们宣教生涯的终点站,就是在一个少数民族的群体里,获得他们的认同和接纳,生活在他们当中。

能否做到知道真相而不失望不批判?反而带着宽容,和当地人一起承担,就像耶利米,对于当时以色列与四周国家的政治趋势及演变,他洞若观火。

曾经,他反复针对以色列统治者提出洞见,甚至肺腑言论;只是不被采纳,反遭排斥。最后国破家亡,正如耶利米老早预料的情景。耶利米可以失望甚至仇恨国家,他没有,他选择继续留在这个残垣断壁的国土,与残余的伤痛百姓一起生活,分担错误所带来的痛苦。

唯有认识真相才能让我正确认识这个国家,我知道我未能像上述那对美国夫妇,可以不问世事纯然去爱。相反,当我深入认识这个民族的历史以及国家的发展,甚至社会的真实面貌时,我的服事变得有承载力。

broken image

人活在黑暗中

不管从历史或现状去观看这个国家,都让我沉重。连扶一个不慎跌倒的老人家起来,都需要诸多考虑的年代,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社会。撞倒人了,那被撞的还不至于死,撞人的司机却狠狠地踩油门再辗过倒在地上的人,结果惨不忍睹。

良心丧尽啊……还有毁谤人的、憎恨神的、凌辱人的、傲慢的、自夸的、制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冥顽不灵的、不守信用的、冷酷无情的、没有恻隐之心的等等,这里正活现了保罗所言的那幅世纪末苍凉晚景(罗一30-31)。

我就在这样的社会里服事,还有更多不义的事被隐瞒,又有明知是不义,人们却习以为常,就像习惯活在黑暗中的人,自己不知觉已成为黑暗的一部分了。

认识越多,心里越沉重,也无奈。悲观地看,这个国家只有越来越败坏,何况大部分都不是可以改变的事实,面对这样没有公义的政府,想要正直是妄想的。

既然无法改变,不如认命?曾经对国家怀有抱负的古人,至终还是隐居世外,放下一切失望,从此什么也不理。无奈啊,如今这个年代还有哪位对国家有抱负的人,说为了国家的那些人都是造假的,连街上的乞丐都看得出,他们不过为了自己的利益。

尽管如此,我还是选择和他们一起活在黑暗里,学习耶利米,带着宽容和伤痛一起与当地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