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的故事
威廉.博德恩在入读耶鲁大学不久就听到了中国西北穆斯林的呼声,尤其甘肃这个地方,当时近三百万未听闻福音的穆斯林,深深激动他。于是,整个大学期间,他除了专心在学识上预备自己,也锻炼身体,同时积极参与校园福音事工,他还进一步向中国内地会北美咨议委员会提出加入中国内地会的请求。
大学毕业以后,他听取内地会的建议前往普林斯顿神学院装备,为了去那艰苦和贫瘠的远方,他要在灵性上更深地做好预备。于是,在念神学期间,博德恩照样在神学的学习和服事上积极投入和参与,与他念大学时的火热无异。在神学、身体和敬虔上不断操练自己。
他当年的一位同学忆述博德恩时,认为博德恩除了坚信圣经,也有全然顺服的心,他特别强调博德恩的属灵观念,而这属灵观念造就了他后来一直存留至今的名言——“不保留 (No Reserves),不退缩 (No Retreats),不后悔 (No Regrets)。”
他的同学如此描述博德恩:“祷告和灵修生活使他对神的话产生了超越学问和理性的经历。他生命的秘诀是相信主耶稣基督的同在和供应,这不是一般性质的相信,对于博德恩来说,是亲身经历的现实。”
确实,博德恩的信心不是停留在认知上,他虽然出身于富裕家庭,但他深受慕迪影响,在面对经费匮乏时,他从不自掏腰包,却依靠祷告,不用自己的方法。这个信心的操练并不容易,因为他有足够的财富去应付经费的问题,但他宁愿依靠祷告。
1912年他终于出发前往他预备已久的甘肃了,内地会特地安排他先到埃及开罗艾资哈尔大学 (Al-Azhar University)学习伊斯兰文化和阿拉伯文。他抵达艾资哈尔大学第一天就得知有甘肃来的一位学生,也是当时唯一的中国学生。
这使他激动不已,催促他更加倍努力去学习语言和文化,以致他可以早日来到甘肃。即使在这个语言不熟悉的地方,博德恩也一如既往般,除了专心学习,他以亲身经历的信心去与当地人打成一片,用有限的阿拉伯语与人沟通,同时他也积极在街上发派福音单张。
然而,很可惜,博德恩在即将进入甘肃前最后一站的预备中,他不幸患了脑膜炎,在1913年四月的复活节逝世,当时他才到了开罗第四个月。
“如此人生真的令人费解”,这是博德恩墓碑的上半句话,博德恩逝世时才25岁,真的令人费解,博德恩在各方面全方位地预备自己,就是为了前往神所呼召他去的甘肃,然而,就在他如火如荼地在各方面的预备上抵达最高点时,他的生命戛然而止,俨然一首钢琴协奏曲演奏到高潮时突然中断。
这确实费解,如果博德恩预知自己有如斯遭遇,他是否仍然愿意全心做预备?好像他的预备是徒然的,花了那么多时间,又全心投入,最后却死在路上,始终没有踏入他的呼召之地。
根据博德恩墓碑上的下半句话:“唯一答案笃信基督”,我相信博德恩在天上知道了自己如此遭遇时,他的回复是:“不管怎样,我都愿意用亲身经历的信心去预备自己,哪怕主呼召我去死,我都不保留,不退缩,不后悔。”

默想
于是他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马可福音 8:34 和修版)
经文的主旨清晰指出跟随主,就要舍己和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过往这节经文很容易被理解为对付自己,否定自己,与禁欲和苦修有关,似乎如此舍己就是背负十字架的意思。
然而,耶稣邀请人跟随祂所做的舍己远比对付自己的维度更宽,对付自己始终聚焦在“己”,为了使自己更虔诚所做的自我舍弃;耶稣所说的弃绝自己是一种无“己”的跟随和服事,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主权包括人生追求、一切喜好、价值观乃至性命都交给主,而背负自己的十字架并不是等同舍己,而是舍己以后接下来的行动,就是效法耶稣的路。
经文的上文提及耶稣必须受苦、被弃绝、被杀,当耶稣说我们也要背起这样的十字架,祂是指出所有跟随祂的门徒都必须参与祂的受苦、受羞辱、被逼迫甚至殉道的路,然后才得着复活的得胜和荣耀。
可惜,现今是一个非常个人主义的时代,即使谈及舍己和背负十字架,也是停留在个人的属灵操练上,并非投入在神国度里,参与耶稣无已的服事。
上文博德恩的一生正好是舍己和背负十字架的完美诠释,他的三句话“不保留、不退缩、不后悔”是舍己和背负十字架的最高级的态度。对于当下的我们,确实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总有所保留,又在进退之间,有时很勇敢,有时却步,还常常后悔,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像博德恩那般以这三个高级的态度来跟随主?
放下自己,不断学习放下自己是第一步,不然我们就永远在自己与基督之间徘徊。这样的人无法做主的门徒。

操练
信主至今,你对主是否仍有所保留?闭上眼睛,轻轻问问自己,当耶稣为我们毫无保留地钉在十字架上,我们是否也愿意毫无保留地献上自己?
如果你里面有声音出来,让你犹豫,不要感到羞愧,坦然告诉主,并承认那是你的软弱,求主怜悯。倘若自己心里对主仍有一丝丝保留,而你却忽略它,或看为无伤大雅之事,只要整体上相信主就好,这是导致我们的信心无法前进的原因了。
祷文
主啊,你要求我们全然舍弃自己来跟随你,倘若我们心里仍有保留,哪怕一点点,都会妨碍我们跟随你,也无法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求主怜悯,当我们里面仍有犹豫,无法全然把生命主权交给你时,求你饶恕,并在我们承认自己软弱后,心里有勇气和信心去把自己仍有保留的——自己、金钱、事业、感情等,逐步交给你,相信我们把自己全然交付你手中反而使我们得着真实生命,也相信当我们逐步交给你时,你会让我们看见你行在地上的旨意。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注:博德恩的故事编自 刘荃编译。《生生不息:兰州博德恩医院医疗传教行传》。香港:三一书局,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