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ISTJ 4号仔遇上的故事

文/晶妈

· 性格与灵性

“我是谁?”这问题对笔者而言,有一种像似曾相识、又十分陌生的感觉。

“似曾相识”是因为笔者从小对探索思考人格形成及存在意义等等类型的问题就十分感兴趣,虽经常思考但却没有正确的教导和指引,使我经常撞板受伤(如果ISTJ没有发展出良好的感知能力——“Sensing”,他们可能会在没有考虑新信息的情况下仓促做出判断和采取行动)[1],并自以为已经很了解自己;

而“陌生”则是直到现在才发现,原来笔者的自我认识一直都处于一种“似是而非”,既模糊又清晰——像总隔着一层薄纱似的状态,而神就是那揭开薄纱的——揭露“祂的创造”并展示给我看。

尤其在上了《性格与灵命成长》这一科的课堂之后,笔者对“我”的认识更清晰和立体。

正如Henry Bacon所说的:“个体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辩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初级结构被并入更高层次结构的发展中,并被更高层次结构的发展所吸收转化,每个层次都消除了前一层的部分自主性,亦同时获得了自己的自主性。这个过程赋予较低层次的现象以新的意义、新的秩序出现……”[2]

细味回忆,笔者是享受这过程的,尽管过程当中不断的回忆、揭露、更新与转化,会使我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可是,这就像一个碎片重组的过程,一个让我不断地发掘神的心意与创造的过程,让我开始欣赏自己的独特——

笔者十分深刻叶博士曾对我说的一句赠言(非原话、大概意思):“学习把生命中的破碎或是不完美的人生裂痕,都视为让我们这些器皿更独特美丽、被宝贵恩典所装饰那独一无二的花纹”。

而那时我的脑海中,那器皿的裂痕连合之处出现了一朵玫瑰花的样式,既美丽又独特。

broken image

成长中的探索与错向——缺乏爱、害怕爱同时又渴望爱的ISTJ 4w3

经过这次《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的学习与评测后,笔者发现自己是MBTI十六型人格里面的“ISTJ”,再加上9型人格里面的“四号”(4w3)类型。

首先,ISTJ特质是属于内向(Introvert)、实感(Sensing)、思考(Thinking)、和判断(Judging)的。与这类型的人格气质相符,我从小的性格沉静、认真,注重事实和有强烈的责任感;不论在工作上、家庭上或生活上,处事都非常谨慎、注重经验和细节,更重视忠诚。

而ISTJ正是所有气质中“最认真”的类型,代表了传统冷漠、沉静的气质;然而,许多 SJ 人倾向于“悲观”(被过去的经验限制了未来新的可能性——坚信“墨菲定律”(Murphy’s law):如果某事可能出错,那就肯定会出错),也倾向于看到生活的阴暗面,成为厄运和忧郁的预言家。[3]

以上ISTJ的人格气质的特性,再加上笔者原生家庭里贫穷与家暴的背景与创伤经历,我形容年幼的自己的个性是冷漠而沉静的、忧郁而悲观的、心中充满矛盾冲突、批评论断和怨恨的,而且倾向对未来做出全面灾难性陈述的。

从小学开始,笔者开始注意到自己家庭里面那“与众不同”的情绪、感情问题和暴力纠纷,并且把这份“与众不同”视其为羞耻与自卑的来源,努力的将其隐藏起来。

幼年的我沈浸在自己的悲郁、破碎而独特的孤芳自赏之中,却又同时深深的厌恶着这样的自己——觉得自己的世界是痛苦、独特而凄美的,没有人能了解,也没有人会愿意真心地去了解我内心的伤处。

我渐渐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同龄朋友的不同(Average Levels for 4 – Level 6),[4] 每天看见身边的同学们无忧无虑地上学,又盼着放学后可以放松玩耍和回家休息,可是对我而言,回家就是焦虑、惊恐和噤声的开始。

家暴问题,让我的内心充满了自卑、焦虑,怨恨和冷漠……曾几何时,其他的家人见状,也劝导、甚至帮助过我和妹妹尝试去打破沈默,选择求救和逃离;可最后得到的,却还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帮助和建议(能叫我的低落功能 Ne 爆发的压力),[5] 更换来更加严重的打骂和羞辱。

从此以后,我便封闭了自己内心(Unhealthy Levels for 4 – Level 8),[6] 也把这“与众不同”的家庭牵绊,深深藏在心里那黑盒中。

我的家庭问题使我长期处于一个高度压力环境,我的核心主导功能Introverted Sensing“Si”——也使我异常记得过往经历的一点一滴,长大后的我收集了童年全部痛苦的回忆数据,并成为了我对未来期望与目标的主要基础——在巨大的压力下,ISTJ可能无法运用他们冷静、合理的判断,陷入“灾难性”(Eruption of Inferior:“Ne”主导“Si”)[7]——想象自己和他人许多负面的可能性,[8] 我把人际关系中的美善想象成最坏的结果——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

再加上,笔者在九型人格中“四号”那核心罪性的恐惧——强烈的自怜感和过度认同过去的苦难,我陷入人格的黑暗边缘——“嫉妒”与“比较”的罪性之中,眼里只专注在自己有缺失的事物,只看见别人所拥有的,并且渴望着自己缺乏的东西。[9]

父母的厌弃和情绪发泄使我的性格开始变得阴暗和扭曲,也让我深信自己欠缺了一些根本性的优良质素、觉得自己生来便有缺陷,我困在了被遗弃、平凡和痛苦的漩涡之中,也深信世上根本没有爱我和需要我的人。

加强了“四号”那核心罪性的恐惧和虚假的自我形象——“别人有我想要的,但我却总是得不到;觉得自己日后将一定被人拒绝,因为在成长中我不断被拒绝;我最想要的其实是爱,但我将不会得到,因为成长经验证明我不可爱,如果有人真的爱我或想和我在一起,他们一定是有些问题…”

我慢慢变的强烈地害怕被拒绝、怕达不到标准、怕被遗弃、这些恐惧为我带来强烈的焦虑——为了逃离这些强烈的焦虑感和自卑感的折磨,我内化一切、与自己和他人疏远,我深陷了在四号那虚假自我形象之中,不能自拔。[10]

那时的我,不断地告诉自己世上没有真爱;如若有,也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曾断言自己一辈子都不会组织家庭,心底更害怕着所有形式的人际关系……

对内,我封闭了自己软弱无能的内心;而对外,我戴上了面具,创建了自己理想中一个梦幻角色——在人前扮演成一个冷静坚强、强势暴力的“晶妈”,追逐着成为孤高自强、保护同龄弱小的英雄幻想,我——想要变得“特别”……

一方面,SJ 型人有强烈的责任感,总是想觉得自己有用——想成为给予者而不是接受者。[12] 而我的辅助功能Extraverted Thinking“Te”又能帮助我适应对外世界时成为一个善于交际的人(ISTJ在适应他们扮演的角色时是善于交际的),[13] 让我成功建立起“坚强”、“能保护别人”和“特别”的形象。

而另一方面,“四号”的孩子渴望被重视并感到“独特”,但成长中被“忽略”和“轻视”让缺乏存在感的我深深地陷入痛苦的渴望之中;脱节和孤立让“四号”的我感到苦恼和焦虑——因为我还不够。[14]

而为了减轻对被抛弃的焦虑,补偿根深蒂固的平凡感,“四号”构建了复杂的防御结构,包括独特的表现,或古怪的角色[15]——“晶妈”这角色,将“我”与最真实的自己区分开来,逃入了幻想的场景中。

还记得,年幼时的“晶妈”经常在学校替同学出头,每当有同学被人欺负后跑来向我哭诉,我便对那些欺负人的同学穷追猛打、要求道歉,而“晶妈”这称号也由此而生。

自从学习了MBTI和九型人格类型认识两性格层后,重组了这些人生碎片的叙事后,实在帮助笔者慢慢揭示年幼时一些严重扭曲了的自我认识,并对世界虚假及错误的理解;也知道了原来当初自己无意中所创建这“晶妈”的幻想角色,很大程度上也受了自己的性格特质的倾向影响,叫我更深体会这些偏执的力量(罪),如何成为我的黑暗面和混乱生活的源头。[11]

那时的“晶妈”在学校里虽常为同学抱打不平,可现在回想,这只不过是为了当初弱小而无力的自己发泄愤怒;表面上爱抱打不平的我,其实也只是想将注意力转向外面的世界,从而获得一刻的逃离与一丝的慰籍。

“晶妈”自以为坚强成熟、有高尚的情操、也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保护弱小、判定对错,活在了“贵族(Aristocrat)”的角色之中(4w3——九型人格的“侧翼理论”),[16] 却不知这已慢慢地把“我”拖向了崩溃的边缘。

其实年幼的“我”,既处理不了自己的内心软弱与痛苦的渴望,对外又要活出别人期望的形象,为自己带来不少压力,而我却只懂压抑;直到有一天,我的情绪崩溃了。一向在人前冷漠沈静的“晶妈”突然情绪暴走,使我隐藏多年的秘密被老师们和辅导员发现了。

我的软弱和伤痕显露了在人前,我那坚强的英雄幻像破灭了,我被迫要吐露真相、以真实软弱的自己去面对现实和与人重新连系;[17] 可是亦因如此,我被带到了教会的当中——“爱”找到了“我”。

broken image

回转、校正与被恢复的过程——经历爱、学习爱和活出爱的的ISTJ 4w3

记得叶博士给我的另一句赠言(非原话、大概意思):“要脱离沈浸于追逐虚假幻像中那理想的自己,你需要从真理建构的那真实理想来成为你人生追逐的目标!”

经历过陷入了生命那漫长的黑夜,和那虚假自我的凄凉和痛苦之后——嫉妒、弱小、自恋、平凡、自暴自弃、自我厌恶、喜怒无常、沮丧、总觉得缺少什么和不够、渴望成为拯救者……笔者渴望寻回真正的自我和生命的意义!

我要跟随圣灵,摆脱夸大的感受和因不够独特而进入为他人服务的苦恼;我需要真理和恩典,来恢复我原来那独特的美丽;我需要一份终极的关怀与价值,成为我人生和灵性成长的指引和动力!(“灵性的定义”:本着超越自我,有意识地努力迈向自己所感知的终极价值,整合自己的生活…(对基督徒来说),终极关怀就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启示——体验于圣灵的恩膏及教会的生活之中)[18]

我渴望真正在灵里的自由——是真实地了解和被了解的自由,就如哥林多后书三16-18所说:“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哪里就得以自由。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当我的心真正归向主时,那帕子(薄纱)就被除去,而“我是谁?”的答案开始显现。

“当我们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时,既不能不理会MBTI和九型人格理论,但又不可以因为认知了这两方面的类型,就已知道自己是谁。”[19]

笔者喜欢这中间等待圆满的留白,“我是谁?”——这问题可能曾为我带来矛盾与焦虑,却也同时为我带来一个跃入信仰的立足点——“透过适时地认同及拒绝自己(的性格),我们能在信靠主的前提下,建立自己的叙事身分及伦理身分(narrative & ethical identity)。”[20]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寻索、祷告、经历和治愈,笔者逐渐解开过去的束缚,转向神;并在“背离倾向处境”(shadow) 中更见神荣耀。[21] 而我的核心主导功能“Si”也使我异常记得过往经历“恩典”的一点一滴——感谢神,把痛苦的回忆转化,并以恩典覆盖(感恩经历太多,未能尽录……例如):

“ISTJs 通常是可靠的、现实的和务实的。 他们记住并使用事实……”[22]

我记得,曾有长达一年的时间,每个星期都有一个陌生人(第一个遇到的传道人兼辅导员)向我述说世上有“爱”,这份“爱”来自于会垂听人祷告的神!还说因着这位神对她的爱,她也愿意爱我。

我记得,在我离家出走的无数个夜晚中——那最冷、最孤独和无助的一夜里,零晨时分还听我电话,并邀请我到她家居住的正是这位说愿意爱我的她;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爱”。

我记得,在我最害怕、瑟缩在家里的一角的时候,想起有一个她,每个星期都和我说神是垂听祷告并会帮助人的神。于是我便第一次祷告祈求说:“如果世上有神,请拯救我免于被打。”的那一晚,祂垂听应允了我的呼求;从此,我便记住了这个事实——祷告的真实,这便成为了我的现实。

“但假如我能找到一个值得欣赏我是多么特别的人,那么也许我真的能体验到我渴望的东西。”[23]

我记得,当我为生命的创伤与破碎而忧伤不已的时候,教会的牧者流着泪并紧抱着我说:“即使地上的父母不懂得如何爱你;天上的父亲却会永远爱你,视你如珍宝,并永远不会离弃你。”

我记得,由当初我害怕进入关系,直到愿意相信并等侯神所赐的另一半时,神垂听我的祷告并赐予了我最好的另一半,与我相伴至今。这些应许的实现让我体验所渴望的——爱与被爱的幸福。

“SJ 型人有强烈的责任感,总是想觉得自己有用——想成为给予者而不是接受者。”[24]

我记得,当我不明白为何会有这些经历和家庭的时候,教会里的导师温柔地和我说:“神要使用你的经历和同理心,来祝福和安慰更多和你有相似经历的人们。”

“四号”能将他们个人的痛苦转化为诗歌、戏剧、绘画、艺术和音乐。在艺术表达中升华情感,有助于“四号”的人应对凄凉。[25]

神赐给了我歌唱的能力和诗歌、又进入我的祷告,拥抱瑟缩一角那年幼的我——安慰我、医治我,更呼召我跟随祂。一首我很喜欢的诗歌的歌词——约书亚乐团《如祢》:

光照在黑暗里 使脸上帕子都挪去

祢话语如镜 炼净我心

荣上加荣 因袮圣灵

我要贴近 贴近祢心跳的声音

思绪如祢 步伐如祢 更靠近祢

活出 像祢 丰盛的生命

我要领受 祢起初对我的心意

我心渴望 荣耀如祢 圣洁如祢

基督 耶稣 我全属于祢

我心 坦然无惧 敬拜祢 跟随祢

永恒 在祢手里 我放下 自己

同时,真理的灵又引领我更认识“祂的创造”和祂自己,填满了“我是谁”的留白,当我拥抱自己神圣的起源时(真我四号体现了设计万有的荣耀和奥秘的神圣造物主的独创性)、[26] 当我开始信靠主去建立自己的叙事及身分认同时,这能让我成为“真实的存在”,看见真我的独特与美丽。

课堂上叶博士以太:六25-30来解救“四号”的“嫉妒”:“‘百合花’可以不再孤芳自赏,因为主看见她的美丽,真挚及存在;就算是最华贵的自我装扮,也不能填满四号忧郁中的渴望,但来自主的装饰可以。因为这份装饰,是带着主的珍重及保证——一份比所罗门极荣华的衣服更显为尊贵的装饰——‘我没有被遗弃,我有价值’”。[27]

笔者感觉再一次被神医治和认同了我的存在!我找到了懂得欣赏我是多么特别的存在,而我真的能体验到我渴望的——“爱”![28]

经过今次的课堂之后,笔者除了更清晰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藉着叙事的更新、整合并建立正确和真实的自我认同之外,还把握了很多灵命成长的秘诀(如何欣赏我所擅长的并在其相反之处取得平衡)。

笔者仍在寻索、被恢复和成长的旅途中,认识这两性格层——MBTI (16型人格)及九型人格(Enneagram),能帮助我更认识自己也更认识神,也更有力和正确的走在灵命成长、通往永生的道路上;

可是,笔者也谨记老师的提醒:“两者都既可以是恩赐,又可以是偶像,[29] ……察知两层叙事样式如何对自己与神(及与其他人) 关系的影响,在这种“张力”里探索自己生命里的叙事建构样式 (Pattern of Stories Nesting),揭露真我,破碎偶像,走向基督。”

老师所教导的MBTI 是一份礼物——教人抓紧神所赐的天赋,建基于其上去学习爱惜自己,体验别人和上主的接纳,在上主面前建立自我的身分认同,寻回真正的自我;

而老师教导的九型人格则是帮助我揭示扭曲了的自我认识——教人更深体会自己的罪,并找到偏离神的偶像,辨别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是否符合上主的呼召。[30]

而最后,回忆上课时叶博士提及过“Perseverance”这个词——笔者顿感深刻,并记下来反覆思考;“ISTJ不会一时冲动地参加活动,但一旦投入其中,就很难分散注意力或劝阻他们。他们的稳定性高,并能在逆境中坚持不懈。”[31]

——经历过信仰生命中的起伏、迷失与回转,笔者盼望在这灵程路上,能谨记坚守运用这由神所赐的性格特质,配合主的引导,活出“Perseverance坚持不懈”、持守信仰的特质。 感谢神!感谢老师!

[1] NOTE——ISTJ General p.11

[2]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3,页24。

[3] Ch.4-8 (Prayer and Temperament) (PT713-21W), p.48.

[4]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8,页15。

[5]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3,页9。

[6]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8,页16。

[7]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5,页34-35。

[8] NOTE——ISTJ General p.11

[9]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8,页13。

[10] Spiritual Rhythms for the Enneagram. A Handbook for Harmony and Transformation,p.114

[11]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10,页15。

[12] Ch.4-8 (Prayer and Temperament) (PT713-21W), p.47.

[13] NOTE——ISTJ General p.11

[14] Spiritual Rhythms for the Enneagram. A Handbook for Harmony and Transformation, p.116.

[15] Spiritual Rhythms for the Enneagram. A Handbook for Harmony and Transformation p.122

[16]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9,页11。

[17]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8,页21。

[18]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3,页54。(Robert Thesing, quoting Sandra Schneiders The Myers-Briggs, Enneagram, and Spirituality)

[19]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3,页26。

[20]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3,页26。

[21]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10,页12。

[22] NOTE——ISTJ General p.11

[23]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8,页13。

[24] Ch.4-8 (Prayer and Temperament) (PT713-21W), p.47.

[25] Spiritual Rhythms for the Enneagram. A Handbook for Harmony and Transformation, p.122.

[26] Spiritual Rhythms for the Enneagram. A Handbook for Harmony and Transformation p.114

[27]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10,页12。

[28]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8,页13。

[29]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1,页53。

[30] 叶应霖博士。《性格与灵命成长》课堂笔记——Lesson 10,页15。

[31] NOTE——ISTJ General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