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独特的ISFP×4号仔

文/Tommy

1. 引言

通常有人问我九型人格是什么“型”,我都会很自在地说我是“自我中心型”。确认自己是4号仔的我,非常拥抱这气质。

然而,当有人问我MBTI是什么的时候,我会心里挣扎地回答ISFJ,即使别人也认为我的风格是ISFJ,我总是觉得有点儿不妥。

直至透过“性格与灵命成长课程”的课堂和阅读材料,学习以“敍事身份”的角度去看MBTI和九型人格,让我对自己的风格和气质有新的认识,尤其MBTI,对我来说简直是惊喜大发现:

原来我不是ISFJ,而是ISFP!

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将会带领大家进入我的自我探索的故事中,让大家看见我怎样拥抱ISFP的风格与4号仔的气质,以及对个人灵命成长的反思。

2. MBTI:原来我是 ISFP

MBTI的类型是无压力状况下的优先倾向,这无时无刻影响人的“认知结构”、待人接物的方式、恩赐潜能。如引言所提到的,我之前比较确定自己是I(内向)、S(实感)和F(情感)。

我倾向内向,专注内心世界来获得能量,我惯常独处,在疫情期间几个月不出门也很自在、我会自己去看电影和做运动,让我有个人空间去沉思和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概念。

我倾向实感,着眼并相信事实、细节以及目前的现实,享受活在当下的环境,很少注意理论或未来的可能性。还有我倾向情感,看重价值,通过应用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来作出决定来创建和谐。相反地,逻辑思考、客观分析、定目标方向等是我的弱项。

过去我一直以为自己风格是ISFJ的原因,是我十多年前的MBTI report 显示我的个人风格是Critical, Open-Ended, Pressure-Prompted, Emergent ISFJ,虽知自己不是纯F(感性型)也不是纯J(判断型),但就接受了自己是非典型、是很特别的ISFJ,即使有关ISFJ的描述与自己有些不太配合,我都没有太多理会,但其实我心底里不太认同MBTI对人的帮助,结果低估了这性格工具的价值。

可幸的是,在“性格与灵命成长课程”中重新认识这工具,或者说是重新学习这语言,原来第四个英文字J或P讲的是Lifestyle(应付外在世界的风格),而J(判断)是派T(思考)或F(感性)看守外面世界,会惯性倾向 “close file”;而P(认知)是派S(实感)或N(直觉)看守外面的世界,会惯性倾向 “open file”。

当我明白到第四个英文字不只是代表着判断型或是认知型,而是影响我的心理面向时,让我更有动机去重探索自己的风格。

根据MBTI的理论,如果我是ISFJ,我的心理面向是Si(内向地实感)和Fe(外向地感性),但如果我是ISFP,我的心理面向则会是Fi(内向地感性)和Se(外向地实感),除了有不同的异常触觉外,也有不同的叙事人生世界观与确信。最后我发现ISFP的描述,即Se和Fi最贴切我的风格。

Section image

首先,ISFP的主导功能是Fi(内向地感性),我认为人生必须与我个人相符,为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去作决定,我会时常协调价值观,在各种情况下知道什么是忠于自己,什么不是。

其次,ISFP的辅助功能是Se(外向地实感),我集中于当下的、物质的世界所带来的体验和感觉,因着当下周遭事情的敏税察觉,带来的事实和细节而可能导致自发的行动。

而当我面对高度压力的环境时,低落功能Te(外向地思考)会爆发,这时我可能会拒绝从大局出发,我的行动会变得异常仓促,也可能会严厉地批评别人,作出欠准确的分析。令我不禁怀疑这也许是我的MBTI report中T(思考型)的细项Critical分数爆登的原因。

虽然我的MBTI report 中J(判断型)的细项Scheduled分数爆登,自己或别人也认为我是判断型的,会依从计划,按部就班,也给人较准时的感觉,但我相信这些部分是后天努力及环境主宰的“外显行为”,因为从小被培养要有责任感、做事要准确无误,是多年来学习到的技能。

事实上在无压力下的我会随性和即兴行事,例如在假期时,我打算到巿区去游泳,但又会兴之所至去看电影或行上大平山顶。

老实说,我过去对P(认知型)的人没有好感,觉得他们很不靠谱,或者因为自己在高要求和压力下成长,做人要自律、要准时,做事要准确、有计划,建立了很J(判断型)的功能,但原来自己骨子里是P(认知型)的。

从多年来以为自己是ISFJ,到今时今日较肯定自己是ISFP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前一直错判自己的风格,所参看的资料未能完全对应自我的认识,总觉得有点不是味儿。现在再看对应自己风格的资料,有新的资讯来认识自己和提迥自我的意识,让我更加抱拥和欣赏自己,也获得更多有用和适切的提醒。

也因着自己有这样的经历,令我更有信心去运用这工具去帮助人认识自己,甚至建立灵性生命,我现在更明白和体会到叶应霖博士所说的:“每个性格工具发现的人性,纵使是不全面及零碎,但却是诠释自己、别人及上帝的宝贵材料”。[1]

Section image

3. 九型:我是典型4号仔

十多年前我写了一封标题为“我是典型4号仔”的分享信,[1] 当时的我对九型人格只有字面上的认识:4号仔就是“自我型”和“艺术型”,自觉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又带点艺术气息。

而当年还在跟师傅学习九型的叶应霖同工见到我的分享信后与我倾谈,让我对自己这个4号仔的气质有更深入的认识。

原来4号仔的先天性脾性特质称为“丰富情感性”,而这份脾性,也就是4号仔的世界观认知过程,投射出来的世界认知是充满“完美 / 缺陷”性。从镜像理论效应,4号仔因“缺乏”更加体会到“缺陷”,慢慢衍生出的世界观认知就是“追求”,认为凡事都有更好的在等待他的意识形态,产生“完美的追求主义”,有着“还有一份完美未达到”的缺失感。

值得注意的是,4号仔是追求这份“有得追求”的概念,所有事情事物都是“一个过程”的世界观认知。

这完全反映我内心,我的多愁善感与伤春悲秋,源于我内心的不满足,我倾向想得到我不能拥有的东西,也鄙视我已拥有的东西,我寻找情感联系,但其缺乏会叫我陷入悲伤和抑郁,当我看见电影里的主角有两肋插刀、至死不沦的情谊时,会牵起我内心不满足的感受,正如九型理论中讲到4号仔的惯性情绪是妒忌,而妒忌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看见别人比自己有更多的天赋与才干时会感到郁闷,最可怕的是,我心底里会因看见别人的缺失而感到快乐,我以前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这样,但从九型的理论明白了这与妒忌的惯性情绪以及“还有一份完美未达到”的缺失感有关,我会希望从别人那里看到缺失,以弥补自己的缺失感。

Section image

此外,4号仔的核心恐惧或焦虑是害怕欠缺独特身份和意义,认为如果我特别、敏感和精致,我就是值得别人追求的人。

可能因为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会比较我行我素,我会将自己代入悲剧的角色,仿佛活在《悲惨世界》[2]的时空之中,又或者想像自己人格分裂,有另一个不认识的自己存在,就好像全世界的人都不明白我一样。

虽然我会感到弧独,但又会因陶醉自怜的感受而得到满足,觉得独自流泪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让我感到独特的是能够创作歌曲,或者因为自己有这才能,可以用来肯定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讲到创作,我会透过歌曲创作来表达內里不能用言喻的感受,是为自己写的,不是为别人而写的。如果细心研究我的作品,会发现有好些作品都偏向负面和伤感的,例如《谁会记着我》、《其实我算什么》和《绝地》等,这些歌反映我内心的渴望,只是追求但得不到满足,有种患得患失的唏嘘感觉。

还记得第一学期见辅导时谈到对自己的欣赏,我欣赏自己很乐意为别人付出,如晚上洗过澡后也愿意推轮椅下山接同学上山,当讲到自己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觉得自己很不配得别人待自己好,就不期然地流泪,辅导员问我为什么会流泪,也当时答不出来,也不明白为了什么原因。

但透过九型的理论终于得到解答,原来4号仔的我因为想要跳出梦幻壳与人联系,会尝试为别人不断付出,试图与人缔造联系借以确认自己是被爱,结果会靠自己、勉强自己去付出,但在得到的同时又害怕失去,因为觉得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加强了患得患失的感觉,这就正好描述了我当时的情绪。

Section image

4. ISFP ×4号仔的个人灵命成长反思

ISFP最大的“恩赐”是静静地享受人生;以随和、灵活、和蔼的方式平衡他们外在的任务和内在的需要。而我也崇尚“自由”,我希望能按我內里的心灵去做任何事,可以不顾过去或未来而活在当下。

因着我是Fi(内外地感性),我在内心的深处感觉灵性的精髓,每当我灵修、默想时,单单体会天父的同在,有时会有亲密的交通对话,但这些私人的旅程很难用言语分享和表达出来。

但感恩的是,4号仔的我能透过音乐与创作将内在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将祷告化作诗歌去表达我的心声,而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深深体会圣灵的同在。

另外,我Se(外向地实感)的功能,每当我独自去跑步、行山时,确实透过五宫所感使我看见神的创造,思想祂的永能和神性,可以直接体验神圣的真实。

我最享受的是在海滩的浮台上躺平,或者坐在船尾,看着蓝天白云,听着海浪的声音,感受微风吹送,呼吸海洋的气息,特别感受神的同在。

以下是我其中一首最喜欢的作品,透过大自然就如歌词提到“浪潮”、“月儿”和“浮云”,我能够亲身体会神的同在。

《抱紧》

V:听着浪潮如像祢的声音,

抱着月儿平静我心震撼;

谁来助我驱走害怕与伤感?

看着浮云陪伴我的一生,

进入梦儿忘掉这生悔恨;

回望着这一生,倦透心窝的烙印,

难道爱最终会变做遗憾?

C1:是我的心一再下沉,祈求上苍给护荫,

难道我再不配不堪,仍能得到祢的欢心?

明白我始终不过是人,无力对抗世间黑暗,

谁愿替我解答百样疑问?

C2: 神令我的心不再下沉,原来上帝给护荫,

来赠予我尊贵身份,全凭基督爱的牺牲;

唯愿我一生跟同行,来用祢爱扫走灰暗,

唯独祢爱把我深深抱紧!

这首歌曲的情绪比较沉郁,带有4号仔缺乏情感连系的伤感,事实上我有很多作品都偏向这种情绪。

而这首最触动自己、也触动到同类型的人的一句歌词是“明白我始终不过是人”,他们都很有共鸣,因着这个觉悟而转向上帝的叙事当中,让我拥抱神所赐尊贵的身份,并调校我的眼光:我的独特和存在有上帝的肯定和接纳。

再说,4号仔会自我孤立,沉醉在自己幻想的桃花源中,但ISFP的我也有开放性去探索新的经验,也会被热情和乐于助人的人所吸引,他们可以带我离开自己的世界,通过与他人的联系,培养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就如今年与不同性格类型的同学相处,那些比较热情的同学给我很大的动力去尝试新事物,让我更多方面地认识和发展自己。

在灵程路上,我会被那些能提供属灵榜样的人吸引,尤其是那些能够说出他们的属灵经验的人,因为这是我所羡慕的。只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我与别人的关系有不协调的时侯,就会被负面的感受缠绕,又会回到自己的桃花源中。

这提醒我要学习离开个人情感的世界,进到与上帝真实的相交当中,因为只有祂是完全的,祂是全然爱我、接纳我、给予我价值的哪一位。

至于内心的渴求和需要,特别是针对4号仔妒忌的内在声音,我需要时刻站稳在主的真理中,我知道恩赐是圣灵随已意分给人的,而神的恩典也是祂用诸般智慧聪明充充足足地赏给人的,换句话说,我所得着的都是神精心安排给我的,我不但不需要去妒忌别人,更加可以拥抱自己的独特性。

而我可以在主里得着满足,因为神本性的一切丰盛完美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而我在主里面,主也在我里面。细心思想,我不用再去追那份有得追的感觉,而是竭力的追求认识那赐一切丰盛恩典的主。

Section image

5. 总结

感谢神塑造如此特别的我,透过学习MBTI和九型人格这两套语言,不但让我更认识自己,也让我更拥抱自己的风格和气质,有适合自己的方式去亲近神和表达我的情感。

那么,我可以怎样突破成长的界限呢?我相信,唯一的方法,始终都是进入上帝的叙事中,用上帝的叙事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生命,我可以在“在基督里”找到自身的价值,得到真正的满足。

此外,若要全面的成长,我需要用心地追求Te(外向地思考),尤其是学习摆脱主观性,参与一个客观的逻辑思考过程,使自己变得较客观有原则,就像健康的1号仔一样,这将会是我的成长方向。

[1] 分享信中有以下的内容:“每个晚上每场梦都好像看微电影般,精神不断被消耗有次与坏人斗智斗力为保护身边的人,有次患了失忆,有次人格分裂,有次突然有强烈的孤单感,更有次在梦中嚎啕大哭,醒来就在床上喘气…可惜的是我很快就忘了梦境仔细内容,只记得残缺的画面、留下强列的感受,否则我可以写很多很精彩的微电影剧本了!

“一直以来,我都不太喜欢用性格测验的内容去将人简单分类,有时为方便也会使用一些术语沟通,但我不喜欢将人标签,怕不够客观去认识每个独特的人,不敢要求别人突破成长。

”只是当越是认识自己,就越不能否认我是典型4号仔(自我型、艺术型)的事实。

“今朝看到一幅图画,就是一座冰川火山——冰冷的外壳、炽热的内心,难怪别人会觉得难以捉摸!或许,我要更多的爆发吧!”

6. 参考资料

Yip Scott。〈性格工具的属灵误用、滥用及善用〉。NARRATINGGOD(网志),2020年9月23日。https://www.narratinggod.com/the-good-and-bad-usages-of-personality-theories/(下载日期2024年2月20日)。  

[1] Yip Scott:〈性格工具的属灵误用、滥用及善用〉,NARRATINGGOD(网志),2020年9月23日,https://www.narratinggod.com/the-good-and-bad-usages-of-personality-theories/(下载日期2024年2月20日)。

[2] 笔者写这句前快看了一次les miserables,那时课堂还未提及这电影小说,所以课堂提到时特别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