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才有故事

文|CK

· 信心的旅程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我必使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使你的名为大;你要使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他;诅咒你的,我必诅咒他。地上的万族都必因你得福。”

《圣经和合本修订版》创世记12:1-3

broken image

他一出场,神就呼召他:“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我必使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使你的名为大;你要使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给他;诅咒你的,我必诅咒他。地上的万族都必因你得福。”(创世记12:1-3)

这呼召固然需要亚伯拉罕先付上勇气,还要凭借“超人”的信心,才有可能发生接下来的故事。倘若当年亚伯拉罕心存丝毫疑惑,或稍微理性一些,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故事,毕竟神除了说明他会指示他去的地方,就没有任何资料了,即使亚伯拉罕再多问一句,恐怕神的回复也不会分别太大,都是同样的那句。

其实一个已经居住了七十五年的城市,突然被告知要离开,而且去哪里还不知道,这对于亚伯拉罕而言,需要多大的决心啊?在那个游牧社会的时代,像亚伯拉罕这样带着全部家当迁徙一个未知的地方,就相等于把自己和家人袒露在凶险中毫无遮拦,而且还可能随时家破人亡。

那个时代到处都是野蛮民族,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群体,被他族歧视是毋庸置疑的,要是被他族抢夺乃至灭绝,也不足为奇。然而,圣经的叙述没有透露亚伯拉罕的挣扎和疑虑,很大可能,根据后来亚伯拉罕凡事简单顺服的思维模式,他没有任何挣扎和疑虑,就轻易地带着家人和产业离开了,听起来,他的信心如此潇洒。

他是那种不动脑筋不多方考虑不做计划的男人吗?如果是,那也不能称得上信心,只能说他从不周详思索,说走就走的冲劲吧,顶多可以称之为“勇气”。抑或,他被神的呼召溢满了,他的整个心思意念都充溢着三句话:“你要离开......我会指示你......你必得福。”因此,当他沉浸在神的话语里,他看不到任何危险,也看不到要离开有多难。

当然有人说他当时所在的城市十分富裕,加上他已经积蓄了不少财物,就这样说走就走,换作我们,怎么也需要斟酌一下,适当考虑也是离开的预备吧。斟酌不会导致没有信心吧,往往想清楚了才走出去,就不会后边怨天尤人。

可是,想清楚是指方方面面都有所理解和掌控吗?看来,亚伯拉罕不像那种需要想清楚的人,因为在他的思绪里都被这句“我会指示你”主导着,这句话使他安心,以致他从不质疑这句话的可靠性。从一开始,他就如此对他所听见的深信不疑,只因那是神说的。

因此,亚伯拉罕一听见呼召就带着全家毅然离开本地,并非由于他个人单纯的性格,也不是他轻虑浅谋,那完全是他的信心。他的信心确实简单,就是他首先相信这是神的话,然后他容让神的话主导着他的考量,于是,他所能考量到的蓝图就是:“离开,神必指示,然后得福。”

换句话说,他只有走出去才能得福,而且,得福的故事会延续下去,不仅他得福,他也使祝福延续到他人身上,不仅他身边的人获得祝福,这祝福最终要扩张,到万族。最关键的是,这一切的背后,不但神指示,神也保守——那些祝福他的,必蒙祝福,那些诅咒他的,必得诅咒。 

broken image

不少人听到神的呼召时,都不自觉地盯着那句“去”、“离开这里”,一听见,则情不自禁地进一步追问:去哪里?离开了的下一步是什么?需要准备什么?带上什么?什么时候去?......然后,就停驻在各方面的考量上了,却没有容许自己的所有思量停留在呼召的话语上,反而,用尽全力去诠释这呼召的具体带领。

讽刺的是,我们领受了呼召,却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和考量,从未叫停自己,即使呼召,也要在自己的把控下。如此,怎么可能产生信心呢?

亚伯拉罕听到的不是“去”这个字,而是“神会指示,神必保守”,这已经处理了他出发前的疑虑了,如果他有疑虑。而他的故事,就从他这一个“信心地出走”开始,没有他这个当机立断,就没有亚伯拉罕后来的千千万万子孙的故事了。

保罗把亚伯拉罕这个“走出去”的决定诠释为一个神救赎故事的序幕,没有亚伯拉罕的信心,神的救赎计划就没有了一个开始,当然,既然亚伯拉罕已经在神的计划里,亚伯拉罕的信心也必然在神的故事里——“圣经既然预先看见神要使外邦人因信称义,就预先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加拉太书3:8)

如此看来,神的救赎计划透过亚伯拉罕正式启动,他不会知道神的救赎计划如何实现,但他领受呼召的时候就听见这“福音”,即是他要成为万国得福的渠道。我们不必误解,以为几千年以前的亚伯拉罕就已经知道基督的福音,但他却看到这个救赎的蓝图。

如今,我们透过保罗的眼,就清楚看见:因着基督,我们的信心就与亚伯拉罕联系一起,换句话说,因着信,我们成为亚伯拉罕的子孙之一。作为亚伯拉罕的子孙,我们也必然在他最先领受的呼召底下,不但我们因着亚伯拉罕得福,我们也与亚伯拉罕的信心联结一起——他是怎样相信呼召并且走出去的,我们也要这样相信和走出去。

显然亚伯拉罕的呼召在保罗的诠释下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呼召故事了,而是成了我们蒙救赎的典型,换句话说,他如何回应呼召的信心就成为我们如今信心的典型。

若是我把亚伯拉罕回应呼召的信心写成一个可操作的程序,那就是:“听见神的话→ 让神的话主导→走出去”;而亚伯拉罕的信心故事就是从“走出去”开始,不然,亚伯拉罕会因此错失了他得到祝福的机会,最大的遗憾是他的人生故事形同尘埃,无人记念。 

broken image

走出去才有故事——这是亚伯拉罕给我们的信心范式。当耶稣呼召我们时,祂邀请我们跟从祂,“跟从”的意思是首先我们“走出去”,从我们的旧世界走出去,因此,祂呼召祂的门徒的时候,同时也意味着门徒需要从他们自己本来的世界里走出去,那些跟从耶稣又继续停留在自己世界的人,最后发现由于走不出去,他与耶稣的故事就受到许多的阻碍。

当然,耶稣也反复呼召属于祂的门徒必须从世界走出来,那些一边说跟随主,又爱世界的人,最终都被卡住了,卡住的人由于走不出去,自然就没有故事。耶稣也常常回过身来对祂的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那些无法从“自己”走出来的,他的故事也因而被卡住了。

跟从耶稣就是亚伯拉罕“走出去”的故事重演——我们需要的不是不断去考量,而是让耶稣的话语充溢我们,主导我们,以致我们听见的,是祂说的:“跟从我的,我必与他同在,我的爱常在他那里。”当我们斟酌和想象“走出去”可能发生的或碰见的,我们的信心则无法产生,除非我们容让耶稣的话来主导。

就像亚伯拉罕一样,走出去本身就是神计划的一部分,而走出去以后的故事就是神的故事了,不再是亚伯拉罕个人的故事;同样地,当我们回应基督的邀请而走出去也是神计划的一部分,并且走出去以后,我们就进入神的故事里了,不再是我们个人的,如此,我们与亚伯拉罕的故事就因着基督串连一起了。

作为亚伯拉罕的子孙,我们延续着他所起始的故事,直到最后世界终结的那天。到那日,亚伯拉罕的故事历经数千年之后终于大团圆结局了,而我们这些与他一样凭借信心走出去的人,也是造就亚伯拉罕故事大团圆结局的一个角色。

只有亚伯拉罕的故事会在永恒里被记念,如果我们始终未能走出去,我们则无份于亚伯拉罕的故事了。那些因着各种原因走不出来的人,可能就卡在那里了,他的故事终究化为尘埃,尽管他以为日子辉煌又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