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保护衣下的ESFJ + 6 号仔

文︱OL

· 性格与灵性

引言

我是首次接触 MBTI 和九型人格,起初以为自己是 ENFJ,又误会自己的九型是 2 号,直到课程尾段,才认识到自己是属于“ESFJ+6”,终于知道自己是什么类型时,那一刻真的感到很开心。

由于 ESFJ 的核心主导功能是 Fe,因而会关注周围的人的感受和需要,喜欢面对面交流以及和他人一起商量事情;而 Si 的辅助功能帮助我能记住重要的事情和细节 ,追求实用和真实,比较 “相信传统和经验”;

加上具有 6 号人格的深层恐惧:对人和事缺乏安全感,渴求安全和稳定,驱使我凡事先考虑最坏的可能,倾向用很多周详的应急方案事先预演和规划。

因此,我给人一般的感觉是做事有计划,并能持之以恒,但在极端情况下不容易变通,对于改变及新环境常会表现出不安。

新冠疫情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遭逢改变的时间,有人移民,有人失业,有人甚至失去生命,我也不得不转变……我身形本来蛮有份量,几年下来,已经由 80 公斤降至 60 公斤,除了体重改变,心态上亦很大转变,现在回望,才知苦难原来是化妆的祝福。

broken image

每次出现疫情我往往被最差的低落功能 Ti 所主导,脑子一片空白,觉得没办法应付,变得很慌乱。

起初的时间真的好混乱,没有人认识COVID-19是什么病,觉得没办法应付,变得很慌乱。对于不擅长随机应变的我,也只能硬着头皮面对,经过了几年的急剧变化,以前我总是会为大量的“待完成事务”而紧张,现已能按着应有的步骤一件一件完成。

心态上,也比较能接受环境情况可能片刻就改变,为了能适应生活很多具大的改变,必须学习照顾好自己,再忙也得吃得好,休息和锻炼,更重要是学习顺其自然的属灵功课,经历从主而来出人意外的平安。

曾有人说过,苦难带给人最大的福气,是使人生出寻求主的渴望,我觉得的确是如此:由于与人长期“保持距离”,对于喜欢“面对面交流”的我,这是很难受的状态。每天都处于沟通和疏离的无力感,经常回到自己的家,开心无人倾诉,痛苦无人分担,使我内心常存一种孤苦无依的失落状况,自觉里面有一份寻觅与主面对面交流的冲动,希望倾听上帝的声音

这样我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生活中我们在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在承受着什么。正是内心深处的孤单,令我踏上进修神学的路,也为我带来成长的契机。

我祈求主让我可以认识神,亦认识祂眼中的我,可与祂面对面,好像照镜子一般。

进入神学院的时候,我曾用哥林多前书十三章12节的经文作祷告:我祈求主让我可以认识神,亦认识祂眼中的我,可与祂面对面,好像照镜子一般。

后来,神真的听了我的祈祷,与我面对面交流,上网课时,面对老师,就好像是神在教导我,或者祂透过其他同学的提醒,对我生命的成长很有帮助,我很珍惜可以有这样学习的机会。

broken image

因为是祢,我才能做最真实的自己

Fe 高的人本质是倾向关心人的需要,敏感群体的和谐,愿意为群体付出,但缺点是会过于照顾别人而忽略了自己。其实多年来,我常有因不敏感自己内心需要而耗尽的挣扎。初入神学院,我也没想太多,只想装备更好去服侍教会。

但遇到郑牧师,她提醒我,人生最难做,却又是最需要和最重要的,就是先认识和了解自我,因为这是个人身心健康和成长的基础。所以有些人经过小病,调整过生活,整个人生变得健康。

她指出我要为自己设立界线,适度说不,因为事奉神不是为了讨好别人,不是为责任,更不是为满足别人的期望。神呼召人寻索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神要人有健康的自我然后才去事奉祂……

牧师的话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

或许神正在生活各样艰难中,教导我对祂信任和不要惧怕,引领我进入祂的剧本。

新冠疫情虽然带我进入了心灵的黑夜,在人看来,隔离与孤独是负面的,但在这个心灵的旷野,却是我与主相遇的地方

正如亚伯拉罕独自一人的时候,神呼召他,他离开本地时不知自己要去那里,因他信神(参:以赛亚书51章2节),每当我独自一人时,我感到祂正引导我去寻找生命中最重要的召命,一个将我从人群、别人的期望中分别出来的召命,进入另一个我未知的领域。

正如叶应霖博士说:“与基督联合是一个旅程,我们需要知道这个旅程的剧本,与基督联合其实要求紧的是,我要不断在人生里继续成长”。

我想要成长,就需要进入窘境、恐惧、焦虑的阴暗面,在那里乞求神的帮助。我发现由于害怕失去安全感我容易取替神的剧本,或许神正在生活各样艰难中,教导我对祂信任和不要惧怕,引领我进入祂的剧本。

broken image

等他自己情愿

虽然 ESFJ 的我一向予人表现和蔼可亲及带给人支持,但再温顺的人都有控制欲,特别是对我很重要的事,想每一个细节都要控制,拿捏不好,就容易变成操控,因为我会担心没有控制,会出现不好的结果,再加上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引证,也加强了凡事希望如我所愿、以免出错的想法。

不幸的是,有时我会因而变得一厢情愿,例如会出现推动其他人做他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改变,或者别人根本一开始就没兴趣改变的情况。

就如我日常会把崇拜的讲道笔录转发给我的小组,帮助她们重温和记忆神的话,曾经有位姊妹对此表示感到压力,提示我需要考虑哪些人需要,哪些人不需要,并且小心留意自己的热心可能会打扰人或是不必要。于是我开始只偶尔把总结整成图文包转发,效果好多了,后来,那位姊妹有时会主动问我拿完整的笔记。

我开始明白等人自发开口问你,比一直去推动来得有效,当我学会注意到与我在一起的那些人的风格,试图配合他们的需要 ,耐心等待人成长,同时学会沟通想法时,神可以更使用我。

broken image

要学会平衡顺其自然的弹性

我和我教会的小组组长都是 ESFJ 型格,喜欢实事求事,评估风险,最怕事情没有安排好。在一次组织教会往香港某岛旅行,我们二人关注目标是如何带领 百多人,有老有少,至少需要3轮巴士的车队。

因此,我们建议筹委要考虑聘请旅行社的导游及领队,协助打点一切,控制上下车和登记入住退房时间。因为百多人加上有长者,每次上下车去洗手间也需时,这样行程容易出现拖延误差。

因为一直以来,尽量为别人减少我可预见的风险,就是我表达爱的方式。

但有筹委认为有自己人做组长已经足够,我们解释事前我们二人已经参加过视察体验团 (Si 的人对陌生环境都喜欢先进行实地体验,透过不断收集可靠的信息来确定对环境的了解),当时只是和十多位朋友去,也要三催四请才能勉强按流程活动。如果没有专业领队,更考虑到如果组长们在照顾上感压力,如何有时间和心力去认识新人?

一个百多人的旅行团,我提出如果由自己人做带领,为安全起见,建议考虑不要带特殊人士,毕竟香港那时的情况不稳定。

结果,被人指这样是不够爱心,忽略了他们的需要,当时我是有少许感到受伤害的,因为一直以来,尽量为别人减少我可预见的风险,就是我表达爱的方式。

我很感激当时我的组长一直支持我,按我的性格被人批评,我会自我怀疑而退缩,但她坚持不懈地向筹委陈明利弊,她指出特殊人士对密集人群、喧闹环境的不适应,我们没有足够专门或者有经验的人员看护等,她教导我不要因为怕冲突而放弃沟通。

后来,因为遇到香港的光复运动,交通受阻,我们同心祈祷后,一致决定改回内地,最终亦决定请旅行团带队,很多参加者都很开心,看见人得到神的恩典,可以经历神,就是服事最大的喜乐。

我明白在现今的世代,很多冲击不会提前预示,必须容许在计划以外有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亦体会到在与人合作时,ESFJ 的 J 做判断时受 Fe 的价值观影响,倾向认为跟从个人对情境的评鉴是决策的最佳方法。

但我需要学习包容那些投入热情而未确认步骤的人,对可能起因于细节的推理,也要持开放态度,不让成见、经验去限制圣灵工作。

圣灵是继续工作,不过是照祂的意思,不是照我们的意思;所以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神带领我们学习合一,就是要放下自己的情绪意见,被人得罪也好,得罪人的也罢,只要我们一起行在神的旨意当中就可以了。

对我来说,学习顺其自然,是有点抽象,像没有效率又解决不了问题,但我同意那时候不是学习efficiency的时候,而是学习一个属灵功课:

作为一个信仰群体,我们怎样带领,怎样被带领,成就的是神的旨意,不是我们的计划,基督才是教会的元首。

broken image

不让性格变成我生命的全部和偶像,才能突破软弱,活出真我,归向基督。

性格不是生命的全部,人是可以成长和突破

6号有很多恐惧,看见危机处处,圣灵却时常引领我进入各种窘境、恐惧、焦虑中去经历:

 “历史虽重演,结局可改写。”

例如,习惯了应对一次又一次的疫情,反而愈来愈减轻我对未知和突发的焦虑和恐惧,加上甩掉了体重使整个人更精神,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因祸得福。

对 Si 的人来说,真实就是发生过,要代入就是重演相似的事件,真实的让我看到在不同时空下,面对同样的恐惧,我已经成长,不会再犯相同错误,从而不断增加对自己的信心。

由此我也能渐渐鼓励其他经常怕会碰壁或做错事的人:“面对昔日的恐惧,并不代表那危机将于当前出现。”

当我乞求主在自己很受限的人生弱点帮助我时,往往就在这最脆弱的时刻,我经历神。在这个性格与灵命成长课程中最大的得着,是给予我转变的信心和盼望。

因为性格不是生命的全部,人是可以成长和突破的,不让性格变成我生命的全部和偶像,才能突破软弱,活出真我,归向基督。

性格分析是认识自己的第一站,帮助我迈向如何诠释建构自己的生命故事,最终可以见证神如何以祂丰盛的恩典、慈爱和信实使我成长。 

 

本篇文章同时发布于“叙神记网站”: https://narratingGod.com

性格与灵性的“追梦团契”

从小我就常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茫茫人海中,我究竟是谁?我与他人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我会思想?我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哪个故事值得我相信?

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我学会了各种生存技能,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但内心的疑惑却越来越多:为什么我的性格明显内向,似乎不喜欢与人交往,对他人没有兴趣;但同时,我又非常喜欢深思人与人之间那些表面看不见的互动逻辑?为什么我会如此矛盾?我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我是否因为某些恐惧而推动我前进?

为什么我对某些事物充满热情,而对某些话题又毫无兴趣?为什么我有时这样,有时又那样?我究竟是谁?我有什么惯性吗?今天的我为何会打倒昨天的我?我的人格有规律可循吗?我能相信什么?我能相信自己吗?有什么值得我相信吗?人生有什么目的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探索自我、人生和世界。我走进了MBTI、九型人格、NLP和叙事的世界。我还召集了一群人,一起探索如何运用这些观点,去解读人生中那些似真似幻的现象。希望通过这个频道,大家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在这个迷茫的世界中找到属于你的故事。

叶应霖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