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FJ × 8:举白旗的勇气——在爱里别再逞强的女孩

文/ShanShan

· 性格与灵性

8 号的我看起来是一个强大无畏无惧的女孩,认为世间没有难事,只要人愿意去做的话,没有难成的事,放马过来吧!

不知道是否性格作祟、或自小被教导做家姐的要坚强,甚或在职场里,总是要装出一副专业不带情绪、胸有成竹的模样。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假装它直到你成功)”——曾是我在大学商学院的座右铭,我心想: 只要人努力装强,有一天我也可以变得强大。

我的处事风格为ENFJ,其核心主导功能是外向感性型(Fe),代表着我能看见人和处境的正向积极面的可能性,勇于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渴望,帮助他们迈向完全。

ENFJ 是天父给我这个8 号女孩的礼物,这种风格所带来的恩赐能帮助我往健康的2 号走。 8 号的舍己在于多为别人的需要着想, 但同时亦要保留自己的想法。在给予别人支持时,都想别人有足够的资源助他们安心地成长。

broken image

我的核心主导功能Fe 帮助我在过往市场推广的工作上,配有敏锐消费者的触觉, 同时间也体贴上司和同事的心,很快便能明白他们的难处和疑虑,继而提供解决方案。

很多人看见我都会说我是一个很有自信、有想法、聪慧,同时间也懂得人情世故的“Business Woman”,我在商界可说是如鱼得水。

自小便活在竞争底下的我,其实很不喜欢这一套“精英制度”,虽然比起某些人来说,或许我是这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但我心知道这一套却不是上帝看人的准则。

若果没有上帝的呼召和肯定自己在上帝的价值,我是没有办法跳出这制度的框框,不由自主的被它定义我们的价值,甚至会崇拜它所赋予的权力和社会地位。

职场总是告诉我们要在三十岁前坐上一个怎么的职位才是成功,社交媒体总是告诉我们要活出怎样的生活才是王者,社会上告诉我们三十岁的女性不能再挥霍青春,偏偏我却在三十岁的那年回应神的呼召进了神学院。

broken image

我总是对权威有一份执着,权威是权力的标志,当我认定对方是权威的时候,我便会跟随他们,并且很想获得他们的认同和接纳,成为权威的一份子。

对于小朋友来说,父母便是权威。记得小时候,妈妈对作为家姐的我十分严格并寄有很高的期望, 还不时把我的成绩跟全班第一名的那个同学去比较,让我非常懊恼,因为我已经尽了力。

直到我在公开考试中拿到佳绩,妈妈当然高兴,不过当我跟爸爸说我的成绩时, 他却抛下一句:“你以为你读书好厉害吗?”

我听了感到无比难受,觉得原来尽力换来的不是接纳,反而是被质疑我的能力。

大学时期,曾经有商学院的教授告诉我们,在职场上实力是基本,不要相信公司的谎话,公司的资源根本没可能把每一个员工也培训成为未来总裁。

办公室政治就好比美国总统候选人拉票一样,故此我要在公司内部做好公关,管理好我的个人品牌,这样我在公司的职位才坐得稳,升得快。

我在高中时信主返教会,初信的我总是感觉上帝大而可畏,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上帝比我强大得多,所以我驯服,并且倚靠祂。

我知道上帝是爱我的,但也曾因为自己没有做好基督徒而自责逃避神。其实这是一种害怕暴露软弱的表现,当时的我未能明白跟随基督是一件没可能靠自己完成的事,唯一可以仰赖的只有基督的恩典和怜悯。

我很害怕别人说我是冒牌货,所以我会很努力去学去做每一件事情,并要把事情办得好。

不是理科岀生的我,毕业后竟到一间药厂工作,记得有一次跟上司去游说一位专科医生与我们合作,我特意加班甚至去研究医学论文,仔细了解病理和产品的药理运作,又不耻下问,跟医护朋友取经,结果能在会面中和医生分享一份最新而富权威性的报告,成功获得他的信赖和尊重。

努力这种力量为我带来别人的信任,信任能换来更大的责任。

换个角度来看,九型人格所描述的罪性是其天赋的另一面,没错,它是我们获得力量的方式,好像“效劳”于我们,但我们要揭示这种虚假的能量,借着九型人格正视我们真正的困境。[1]

8 号的性格似乎为我的工作表现带来不少好处,可是这种力量背后的辛酸,也为我带来大大小小不同的代价,有些是我觉得可以掌控并放弃的,例如与亲友相处的时间;有些却是我不能掌控的,那就是身体给我的警号。

当时二十岀头的我走向了极端,我认为工作不会背叛我,不知不觉我变成了工作狂,周末最纠结的不是要踌躇到哪儿玩,而是要不要把公司的电脑带回家中。

因着工作和家庭的压力, 我试过胃痛住院,当时出院不够一个月的我,免疫力很差,在外出公干时发高烧,却仍如常工作和客户开会。

回港后到肠胃科复诊时,医生听到我的肺部有杂声建议我去照肺片,那时候才知道我得了肺炎,要立刻入医院接受治疗。记得刚入院的头两天, 身体含氧量低,呼吸变得困难了,要额外吸入氧气才能入睡。

当逞强的我连呼吸这么简单的事都不能靠自己时,才发现吸入的每一口气都是上主所赐的。躺在病床上,我问了自己一连串问题:

上帝给我生命,若果我现在离开人世,我把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值得吗?我快乐吗?我的一生就是工作吗?我死了,身边的人会在意吗?生存是为了什么?上帝对我的生命有一个计划吗?

后来神借着一首诗歌叫《Good Good Father》, 它对天父的描述让我知道天父就是喜欢原本的我,这是无条件的爱,是不用我去赚取的。因为在祂创造我的时候, 祂已选择去爱我,不用我装强、做得好。

broken image

我特别留意社会不公义的事情,有一些问题在我心底里徘徊很久:人到什么时候才把人看为人?人何时会尊重自己和对方,看见我们各人都是有神的形像在其中, 并且是独一无二呢?

岀院后,我开始关心清洁工、拾荒者、寻求庇护人士等,起初我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自己是强者,能够帮助、施予别人;他们是弱势,是需要接受帮助,并倚赖社会,所以我们要同理、保护他们。

幸好我遇上很好的同路前辈和牧者,他们耐心地校正我,提醒“爱邻舍”的第一步是先要做一个邻舍,关心由认识开始,而认识建基于一个平等的对话空间。当我意识到每一个人在社区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这些角色的价值也是平等的,我便可以重新获得街坊的身份,并以这个身份与社区结连。

当我拥有这视觉时,他者不再是我觉得的弱势,而是与我一同在社区生活的街坊。我认识他们,他们认识也我,我们彼此分享着生命故事。当我连结他者时,我为他们的困苦流离感到无奈,我欣赏他们在患难里活岀坚忍。

而当我因着他们的缘故,尝试去理解那些错综复杂的社会制度问题,我又发现上主在那些特别微小的角落和卑微的身上留下足迹。直到现在,我的问题也没有被回应,但心里却多了一条问题:“如何与上主同工,把人当作人呢?”

8 号的心理面向属于身体本能,借着身体感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及本能去应对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便能在一个落脚点往外好好发挥。我不怀疑上帝对我的爱,相反而言,我觉得人的爱很有限。爱会养育出软弱,允许我们透露自身的无能为力。

但人总是不可掌控而又多变,去爱人就意味着会有受伤的风险,故此与人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对我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生存方式。8 号人内心有一份持续的斗争,争扎于赤祼地表达内心的激情定还是穿上防护衣,隐藏强烈的恐惧、悲伤、爱或痛苦。

刚读神学时,我试过独自在房间里连续几天只在看不同的书籍,可是功课并没有进展,不知为何连一只字也写不岀来……这让我很沮丧,内心阴影不断发酵,我极度怀疑自己根本没有读书的能力,很害怕变成一个没有价值的神学生,让神、让支持我的朋友失望;同一时间也为自己失望,埋怨为什么要放弃原本的工作,挑战一个不是我“主场”的领域。

8 号的自我中心,竟然叫我在神学的“主场”里看不到主。那时埋藏在心底里的孤独感笼罩着整个房间,因着不想自己的软弱给别人看见,我借着疫情这个“理由”特意折断了和外界的接触,不想见其他人,日夜生活开始颠倒,一天到晚乱吃零食,懒做运动,体重也暴升。想起这样没有心机打扮、变肥的我会让人取笑,更加不想出房门。

幸好,当时我在神学院的一位好友,因着她观察到我有异样,愿意花时间聆听我、 并鼓励我把我的孤单感告诉身边的朋友,开口说需要他们的支持。其实告诉别人自己的软弱,需要帮助是很不容易,因为我害怕软弱的我已经没能力去应对被朋友拒绝的可能。

但当我鼓起勇气,愿意向朋友展示我软弱的一面,他们并没有责怪或嘲笑,反而以行动表示:他们乐意陪伴在我身边。

原来内心对软弱的恐惧,只是欺哄我、阻碍我与别人的关系拉近。没有了爱,软弱就不安全。真爱的泉源在于上帝,不能靠自己去爱,因为人根本就是软弱,正面去面对这个真相,我才能臣服于至高者,勇于接受祂的爱,并在这样的爱里无惧怕地爱自己和别人。

爱,同时间代表愿意披露自己的软弱,让别人去爱自己,有勇气去接受别人的爱。爱,不只是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爱也存在于人与人的横向关系当中。因着爱,我们可以有来有往,互相依赖。

broken image

当人不留神的时候,便忘记了生命的焦点是神,很容易被世界不同的人和事物拉走,作为神学生的我也不外如是。即使在小岛里,貌似远离外界的一切,却逃离不了自身的限制。

逞欲(lust)是8 号人的致命罪性,那种对权力追求的欲望,不知不觉也在神学装备路上不断蔓延,蚕食我当初那份单纯蒙召的初心。那种对于谁能掌握权力的直觉,越高的学历成就,便带来更高的权力和影响力,貌似神圣的职份,也可能是包着糖衣的欲望。

这样的动力,稍不警醒当心,也为我学习动机带来偏差,继而为自己带来很多压在心里的大石,这些都是不必要的压力。

当身边不少同学在想要不要继续进修,又或者听见同学被老师邀请要不要读上去的时候,比较的心油然而生:是不是我不够好呢?故此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我尝试很用力地去研究一些根本超岀自己能力范围的课题,要求自己遇强愈强,结果在功课上总是很纠结,甚至在学习中产生负面的情绪。

这一趟我学会了不再隐藏自己,选择鼓起勇气举白旗,坦诚地跟身边信任的人分享自己真实的想法。

当我发现我快要耗尽(Burnout)的时候, 这一趟我学会了不再隐藏自己,选择鼓起勇气举白旗,坦诚地跟身边信任的人分享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想到他竟然直接了当的指出我的盲点,温柔的道岀一句:“这里是神学院,不是商界。若用上几年的时间去研究一个神学问题,你会快乐吗?这是上帝现在给你的召命吗?”

因着他的问题和陪伴跟我一起分析、再一次厘清神呼召我入神学院的意义和使命——动员弟兄姊妹爱邻舍,让他们享受上主赐予那原是美好的邻舍关系。这也关乎上帝的公义如何在社区彰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复和。

今年的复活节,我特意去思想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前所经过的《十四苦路》,作为原本坐在至高者右边的祂,因人的过犯竟甘愿穿上软弱的皮囊为人,为人走上十架苦路,救赎他们。

若以社会的公义角度来看,这对神岂是公义吗?是公道吗?可是,上帝的公义就是带着怜悯,祂拥抱我们的软弱,告诉我即使我一无是处,耶稣仍然与我同在。在基督里,我有勇气不逞强,并依靠祂、和他人一起继续与祂前行。

[1] Rohr remarks, “Our sins, in fact, are the other side of our gift. They are the way we get our energy. They “work” for us. The enneagram uncovers this false energy and enables us to look our real dilemma in the eye.”, quote from Rank J. Stafa, Jr. The Pastoral Care of Sin: The Enneagram in Pastoral Care and Counselling, The Journal of Pastor Care , 1994, Vol.48, No.1 (Spring):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