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会堂主管,名叫叶鲁,也来了,一见到耶稣,就俯伏在他脚前,再三求他,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求你去为她按手,使她痊愈,可以活下去。”耶稣就和他同去。有一大群人跟随他,拥挤着他。
有一个女人,患了经血不止的病有十二年,在好多医生手里受了许多苦,又花尽了她所有的,一点也不见好,反而更重了。她听见耶稣的事,就夹在众人中间,从后面来摸耶稣的衣裳,因她想:“我只摸到他的衣裳,就会痊愈。”
~圣经和修版《马可福音》 5:22-28

这两个同样被主医治的人本来彼此不相关,但马可却把他们放在同一个时空下,本来耶稣要赶到叶鲁的家医治他女儿,却在路上遇见了患血漏的女人。这是突然被穿插进来的,没有预料的故事,马可大概不是故意制造了这个偶然,背后都有耶稣的意思。
其中这两个故事有许多共同之处,12这数字以及他们的遭遇使他们联结一起。叶鲁的12岁的女儿病得快要死了,这一定是叶鲁最宝贵的女儿,不然他不会不顾自己作为会堂主管身份在大庭广众下俯伏再三求这位他并不十分认识的耶稣;
而血漏的妇女已经病了12年,她被这病折磨得如同死人一样,她听说耶稣也就不顾自己污秽的身份去碰触这位宗教老师。
由于病,他们走投无路,也顾不上自己什么身份了,相比血漏女人,叶鲁或许是尊贵和神圣的,因为他是一个宗教场地的主管,他天天做的和看的都是神圣的事。
血漏妇女则相反,这病使她被标签为不洁,也因此她无法靠近神圣。但,不管什么身份,圣洁或不洁,面对病和死亡,人是无助的。这些身份已经毫无意义了,要不是他们孤注一掷去投靠耶稣,他们不会有出奇意外的转化。
他们的最大共同点就是这种即使死也要信的信心,因为世界已经没有其他希望,眼前的这位听说的耶稣就是他们唯一的。他们不是要先看耶稣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有能力以后,他们才去相信。
然而,他们也不是对耶稣已经有十足的认识和信心了。他们是由于无助,并把信耶稣作为最后一次机会了,就倾注一切去信,不管最后是不是死也要信,不是病好了才信,而是病的时候相信,就是这种信心救了他们。
我知道我们若不是去到走投无路也很少有这样倾注一切的信心,在许多正常又健康的日子里,我们甚至不需要信心,信耶稣不知不觉成为一种“保险”和安心,等到要用时,就有个“残保障”。
求主怜悯,我不愿我们要等到病突然临到,或快要死的时候,才去俯伏再三求主拯救。我相信那时神必拯救。只是,我们错过了许多可以凭信心去经历主的日子。
信心,不是看到主做了什么才痛苦流泪告诉主我们信得不够,信心是一边病一边信祂,信祂在我们每一个遭遇中都有祂的祝福,即使最后死了,也信祂必让我们在死的过程中看见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