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拜是时间和空间的圣化

文︱CK

· 圣言慎思系列

你以恩惠为年岁的冠冕,

你的路径都滴下油脂,

滴在旷野的草场上。

小山以欢乐束腰,

草场以羊群为衣,

谷中也长满了五谷;

这一切都欢呼歌唱。

~圣经和修版《诗篇》 65:11-13

Section image

古代诗人习惯透过大自然来表达他们对主的颂赞和感恩,一来作为农民的他们天天与大自然接近,二来大自然也是他们的生活场景。因此,很自然当他们张口赞美,大自然就成为他们的素材和敬拜用语。

可是,和我们今天的心态又不一样了,首先我们不是天天生活在大自然底下的人,尤其城市人。所以,要我们像诗人那样用大自然来表达颂赞是不自然的,甚至有点造作。

但现代人喜欢在大自然去默想和敬拜,无可厚非,那个空间感比在一间房里更宽广,于是,现代人一到大自然就马上进入敬拜的状态,但真的需要小心分辨,有时候我们是喜欢了那个让人宽广的大自然,而不是敬拜;有时候我们甚至是喜欢那个日落的感觉而不是敬拜。

敬拜是时间和空间的圣化,当我们敬拜的时刻,我们所在的那个场所,不管哪里,以及我们所在的时间,不管多长,都被分别出来,这个时段和空间有别于日常生活。我们可以用“抽离”,但不是脱离,只是从日常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中分别出来。

所以,难怪有人说,敬拜结束以后就回到现实了,这是真实的体验,确实如此。

就像这首诗篇,实际上诗人在敬拜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他日常生活的另一面,他好像浓缩了生活,然后用了超越生活的术语,带着盼望和想象去赞美神。他看到小山会跳舞,羊群会颂赞,这个眼光在他日常耕作的时候不会有。

因此,我们需要敬拜,但不用每时每刻,因为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那样“抽离”,敬拜的时候,时间和空间被圣化,而我们也奇妙地在圣化的时间与空间里不知不觉被转化。

敬拜结束后,我们回到了现实,但不表示敬拜和现实脱离了,而是,正好相反,我们把敬拜中经历的改变带到现实来,我们突然有了力量,有了盼望。这都不是我们自我鼓舞的效果,这是当我们愿意把自己分别为圣,单单敬拜主以后带给我们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