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原来在这个偌大国土已经度过第八个圣诞了。(再次翻阅这篇旧文章时,我已经在中国度过了第二十个圣诞了。下面记述的圣诞,很大可能在今日的农村、城镇和城市都看不到了,但圣诞的主始终如一,当年祂在中国的各农村、城镇和城市里,如今也继续在,那些寻求祂的,或没有寻求的,都要寻见祂。)
中国农村的圣诞
那一年,我刚好来到这个大概有几百户的农村教会给他们上课。那时很冷,甚至超过了我预期的冷,我把带来的衣服都穿上了,最后还要几位老妇人把家里男人的衣服拿来硬硬地搭在我身上,我才感到暖和。
当时他们正如火如荼筹备,要在圣诞的那个早上举办一场盛大的庆典,据说每年这个早上天未亮的时候,家家户户已经搬着小板凳进来教堂,在那间可以容纳大概五百人的礼堂里找一个前排的位置——我刚好碰上了这场庆典。
那个早上我还蜷缩在温暖被窝里,楼下已经隐约传来叽叽嘎嘎的谈笑声了,声量越来越响,我狠心把被窝掀起,忍受寒冻,匆匆洗刷,下去。只见礼堂里已经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眼望过去几乎都是年迈的公公婆婆,他们带着年幼的孙子,好像庆祝春节一样,大家都喜气洋洋。
我也找了个座位坐在他们当中,有个认识我的,就带着孙子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今天庆祝耶稣诞生,耶稣祝福你啊。”公公的手很温暖,立即使我不断抖颤的身子稳定下来。
这时几位穿着传统服饰的妇女腰间系着小锣鼓,浩浩荡荡踏上舞台去了,音乐马上响了,那是我熟悉的《普世欢腾》圣诞歌,他们跳着秧歌的舞步,跟着节奏敲着鼓并跳着,非常本色的圣诞啊!
最后一场最精彩,竟然是中西方乐器结合,有二胡、琵琶、电子琴、手鼓、口琴、锣和钹,演奏起来,虽然有点不和谐,但是看见他们投入演绎的样子,特别这些耄耋之年的弟兄姐妹,他们为耶稣演绎的已经超越了技巧。
后来他们竟然把我拉上舞台去,要我临场高歌并说几句勉励的话。面对台下大半头发发白的弟兄姐妹,我的歌声和语言都显得轻微。
整个村的人不见得都明白圣诞的意义,可能就来凑个热闹祈求平安而已,但是,每年的这一天上午,都把村民吸引过来了。这个上午他们之所以在教堂里载歌载舞,正是由于经历了这份来自圣诞的平安。很实在的,无需太多阐释,有了平安自然欢庆。

中国城市的圣诞
后来几年的圣诞我们一家都在城市度过。刚步入十二月,各大商场就装饰起来,璀璨的霓虹灯激活了整个城市,经济好的那年尤其光芒四射。圣诞对于城市就是促销日、圣诞大餐或疯狂派对,每年这一天晚上街上都异常喧闹,商场、西餐厅和酒吧拥挤着红男绿女。
然而,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年轻人喜欢到教堂去感受圣诞的神圣与宁静。
我居住的这座城市大概有十四间教堂,有的能容纳超过千人。圣诞晚上各教堂门庭若市,比平时教堂出席的人数增加数倍,甚至大量的人只站在教堂外。即使教堂不断增加圣诗表演的场数,也没有减少蜂拥而至的年轻人,他们像看电影那样赶不上这场,就在教堂外排队等第二场。
寒冷的夜晚教堂的外面排着长长的队,他们瑟缩的身子期待走进那神圣的殿堂,是为了沾一份节日的氛围吗?还是为了寻求那神圣的根源?那宁肯受寒也要排队等候进去圣殿的身影啊,似乎拖着几分孤独和迷茫。
几乎每年只要我们在这个城市,我们都会与数位大学生花功夫去筹备一场圣诞晚会。与教堂不一样,我们刻意淡化神圣,力图把那神圣光源带到我们生活的场景,上帝并不遥远,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任何一个角落遇见祂。
几年来,超过数千人的大学生曾经参加我们的晚会,他们不约而同认为我们每一场的晚会都很有爱。每一年我们都见证着那位已然降世的耶稣如何用爱触摸那些愿意靠近祂的人。
很奇妙的夜晚啊,远古的那个耶稣降生的夜晚竟然与我们的晚会联结一起,是祂穿越到我们此时此刻的舞台,还是我们穿越到祂当年的那个昏黄的马槽里?
夜深了,晚会结束了,教堂的灯也熄灭了,街上仍然没有睡意,我和太太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享受着这一刻,与街上的喧闹不相称的,宁静。感谢耶稣在许多人喧嚷街头的时候,祂已悄悄临到,那些心灵孤寂的人哪,他们会在今晚意外地碰见祂。

中国城镇的圣诞
我已不记得是如何认识这班可爱的中学生了,印象中大概是这样,这班中学生放学必经的路上刚好有一所教堂,有一天有一位高中生走了进来,那时我正好也在,他坐在教堂中间的座位仰望红色的十字架,我挨近他,他没问我是谁,就把心里的一切告诉我。说着说着,哭起来了。
我安静聆听,看着他眉宇深锁到逐渐松开的脸腮,然后,我轻轻问:“你相信耶稣可以帮助你走出心里的忧伤吗?”他点头。于是,我们一起祷告。
一个月后,当我再来这教堂的时候,我碰见他,他变得开朗了,还带了几位同学一起来,几个月后,他再次联系我,希望我能常到他们教堂去,因为他已经组织了一个中学生的聚会。于是,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每个月我和太太都去探望他们,在他们身上有很多幸与不幸的故事。但是,他们都相信耶稣能帮助他们,很单纯地相信。
那一年他们主动发起要在圣诞节举办一场音乐会,期望透过音乐会让更多同学认识圣诞的耶稣。他们很用心筹备,尽管资源不足,技巧也不够,节目看起来有点粗糙。筹备过程,我们夫妇陪伴他们一起,也作他们音乐会的讲员。
当晚音乐会尚未开始,教堂已经坐满了百多位的中学生,他们好奇而明亮的双眼四处张望,尤其喜欢盯着台上红色灯管搭建的十字架。音乐会即将开始前的十分钟,几位筹备的同学突然拉着我们走上教堂的天台,寒风啸啸,他们就跪在冰冻的石地上手牵手地为音乐会迫切祷告。
听着他们热切而纯然的祈求,我和太太感动不已。他们如此坚信神要祝福这场音乐会。
结果,那晚确实有数十位中学生受感动而接受耶稣,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有这样一位爱他们到底的耶稣,在他们的教育里只有读好书,考好成绩,倘若两样都不好,就不会好了,不论是家长或老师,关心的永远都是这两样的好,青春的路上,他们很孤独啊。
那位曾经带着愁苦踏入教堂的高中生,他告诉我们,在不被理解的时候,耶稣陪伴他走过,并且叫他看见除了“读好书”以外的人生。台下的中学生不需要太多理性的信仰阐释,他们需要的是一位可以祷告的神,感觉到的那份关切,并一直陪伴的同行者。如此直截了当的信仰就好——耶稣道成肉身来到我们中间,正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