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的故事
许多人对于博德恩的英年早逝而感到惋惜,也质疑是否主的呼召失败了,为何主所呼召的人已经准备就绪,却死在路上,始终没有涉足他的呼召之地?
从人的角度看确实如此,博德恩的宣教好像失败了。但,正如教父特土良说的“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子”,宣教历史的开拓和展开都与宣教士的牺牲息息相关,总有先行者冒着生命的危险到偏远的未得之民之处开拓,他们的勇敢先行,乃至摆上了性命,却因此而使福音在该处得以生长,在若干年后,教会建立。
博德恩的牺牲就具有这样的意义,早在他病死前,他已经立好遗嘱,在他财产中其中的25万美金要捐献给中国内地会,他的母亲则按照儿子的遗愿,将这笔巨款全部捐赠给内地会。
很快,内地会就决定在甘肃兰州建立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医院——博德恩医院(如今是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这所医院创建于1918年,至今业已108年了,在医院庆祝100周年纪念的那年,我们一家都在现场,见证博德恩当年为主火热却未竟之心愿的实现,神将他与如今在此处宣教的我们联结一起。
百多年来,由于博德恩的牺牲,激励了许多宣教士前来甘肃延续他的心愿,我们只是排在末尾的一位,相信在我们之后还会陆续有其他的宣教士过来,直到这个区域的穆斯林都全数归主为止。正如《生生不息:兰州博德恩医院医疗传教行传》作者说的:“博德恩的生命在神手中,以不可想象的方式在甘肃的大地上全面展开。”
第一位受博德恩感召而来的是金品三,他是前来中国宣教的金辅仁的儿子,1887年金品三在中国汉江的一只民船上诞生,在父母的影响下,他在1910年加入中国内地会,成为第二代宣教士。
在他接受各种教育和装备后,在1910年11月份,就是他23岁那年,他登上了前往中国的轮船,以医疗宣教士的身份进入中国。他踏足中国后大部分时间在救治伤兵,同时他也努力适应当时中国混乱的生活环境。
直到他25岁那年,内地会建议他到兰州创办博德恩医院,在此之前,他逐渐关注穆斯林群体且心里有了负担,因此,当内地会如此建议时,他欣然接受了。于是,他就是将博德恩心愿正式扎根在兰州的第一位宣教士,博德恩虽然从未踏足他的呼召之地,但他的爱和信心已经落地在兰州,直到如今。

默想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 12:24 和修版)
经文中一粒麦子的比喻显然就是指着耶稣的死,所有的死亡必然是生命的终止,然而,耶稣的死却带来了生命(结出许多子粒来),而且产生了更多的生命(教会),这也是耶稣得着荣耀的时刻。
经文意味着跟随祂的门徒也一样,需要如此牺牲,然而,门徒的牺牲必然结出更多果子。牺牲不是悲壮的,而是经历荣耀的必经之路,因为在基督里即使死了也必然复活。
既然死不是终结,死同时也是经历荣耀的必经之路,那我们要把死变得更有价值的方式就是作主的门徒,把生命的主权交给主,一生为主而活,做什么都是为主,身体力行去见证祂,这样我们的死就能结出果子。
操练
死亡或许离我们尚远,但也可能就在咫尺之间。既然我们已经领受了救恩,并且有永生的把握,就不要让死变得痛苦和遗憾,唯一的方法,就是作主门徒,而不是纯粹作一位没有生命成长的信徒。
你可以先播放一些安静的音乐,然后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时刻你即将死去,想象此时的你,身体正在往下坠落,而你的脸朝上,随着你的身体坠落,你能看到的光越来越弱,此时,正在慢慢坠落的你,是怎样的心情?请记下浮现出来的心情,然后告诉主。
不管什么心情,请你用“主啊,我要看见...”这个句式来作为你这次默想的结束祷文。
祷文
主啊,我要看见我像麦子一样被埋在土里,然后结出许多子粒来,以致我的死能荣耀你,也能在复活以后被你称赞。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读者回应:
1.《我要看见生命传承》
文/珍妮花
今天继续思想威廉.博德恩的故事,他的英年早逝,确实,在世人看来,好像是一个悲惨事件,他的宣教失败,令人扼腕叹息;可是,在神的国度里,却不是这样。“威廉.博德恩在神的手中,以不可想象的方式在甘肃的大地上全面展开。”
哈利路亚,我不禁赞叹神的智慧,神的能力!当我们的救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好像是完全失败,好像是“完了”,没希望了,结束了,撒旦以为自己赢了......门徒因害怕而逃散,躲藏。谁能想到,神 让主耶稣复活了!神的作为何等奇妙!在神,总没有失败。
这也鼓舞了我,因为前段事件山西临汾教案,还有其他一些教会的牧者同工被抓,我们有禁食、祷告,我也反复思考过:如果我被抓起来,会怎么样......
生命真的不在乎长短,在乎的是神的使用。我当下所应该做的,就是把握“今天”,不断在祂里面,被祂装备。预备自己,活在祂的心意中。
感恩,博德恩医院(如今是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庆祝100周年纪念的那年,李老师一家都在现场,见证博德恩当年为主火热却未竟之心愿的实现,神将他与如今在此处宣教的我们联结一起。
阿们!因着威廉.博德恩的故事,我感受到我们这次访宣一下子和历史那么近,宣教历史里的威廉.博德恩,正在连接我们,藉着李老师,把我们带到故事中,并观看故事的续写篇。
受博德恩感召而来的是金品三,在父母的影响下,他在1910年加入中国内地会,成为第二代宣教士。他就是将博德恩心愿正式扎根在兰州的第一位宣教士,博德恩虽然从未踏足他的呼召之地,但他的爱和信心已经落地在兰州,直到如今。
愿神在我们当中兴起宣教士,兴起第一代、第二代.....就像生命河的异象:代代传承。愿博德恩的爱和信心,激励我们爱上兰州的回民,爱上这次访宣的对象,以及他们背后的家人们,继续深入地为他们祷告,为福音预备道路。还有我们小区楼下,就有两家兰州拉面,求神赐给我爱心,可以找机会去接触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
主啊,我要看见一个不断成长的生命,不再软弱,不再惧怕,在你的同在中,喜乐地一步一步跟随。我要看见,生命的更新,传承。
我的家庭,我的孩子们,弟兄姐妹们,一个一个,经历了冬天,迎来春天,苏醒过来,都冒出新芽,都在祢恩典的光中,逐渐成长为满园葱绿,丰盛的生命,馨香的生命,荣耀神。

2.《主的投资计划》
文/底波拉
在赞美诗歌的纯⾳乐中,我闭上双眼,想象着⾃⼰正在经历死亡,我的脸朝上,我的⾝体正在慢慢下沉,慢慢掉⼊⿊暗,我渴望经历这段⿊暗之后与主⾯对⾯的那个时刻,却又隐隐地担忧那个时刻。
渴望与主⾯对⾯,渴望被主深深拥抱,我希望我的脸上挂着的是喜乐和满⾜的泪⽔,⽽不是遗憾和悔恨的泪⽔。
想到博德恩尽⼒地预备⾃⼰,却终未能踏上他渴望的那⽚⼟地。然⽽,因着他的死却激励了许多宣教⼠⾛向那地。
被博德恩⽣命感召的⾦品三受内地会的委托,⽤博德恩遗嘱捐赠的25万美⾦建造了博德恩医院。在医院100周年的庆典中,CK&CC⼀家在现场,让我仿佛看到⼀幅跨越时空的画⾯:博德恩、⾦品三、CK&CC还有许多我不认识不知道名字的宣教⼠,⼀起带着西北穆斯林群体奔赴阿爸⽗预备的盛筵。
博德恩虽然没有踏⾜中国西北,但是他已经被主投资在那⽚⼟地,他的事奉已经在那⽚⼟地上开花结果。
正如摩西虽然未能踏⾜迦南地,但他的⼀⽣被主投资在应许之地,千年之后,主耶稣带着他和以利亚站在应许之地的变相⼭上。
我想到SMH在2022年⽀持的第⼀位宣教⼠KW,在⽲场学习语⾔阶段就被主接回天家,每每想念她,就会打开她曾经寄来的仅有的8封家书,主将她的⽣命投资在她所爱的那⽚异国他乡。
想到主⽇CK⽼师分享的“夹缝中的事奉”,虽然有那么多的艰难,但是他们爱主事主的热忱和对西北穆斯林群体的负担丝毫未减。
耶和华说:“我的意念⾮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过地,照样,我的道路⾼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过你们的意念。”(以赛亚书55:8-9)
我⽆法完全理解博德恩为什么做好了⼀切预备,却未能踏上他⼼系恋的那⽚⼟地;我⽆法完全理解为什么NHM的⽣命、神学、灵性、⽂化⼈类学被主全⽅位装备,却被确诊⼩脑萎缩症。
但我确知,博德恩的⽣命如同⼀粒麦⼦,在他脚踪未踏⼊之地已经⽣根发芽。我也正在经历,NHM的⽣命和服事正深深地影响并激励着我们。
在这个资本运作的时代,⼈们都在追求⾼的投资回报。若⽤这种眼光来看,今天福⾳的投资⼤多是失败的,但是,跨越时空,以永恒投资的眼光来看,天⽗的投资不但不是失败,却是永恒的成功。
两千年前,耶稣似乎“失败”了,但正是耶稣⼗字架上的牺牲,成为教会诞⽣和成长的根基,教会在两千的历史中历经风霜雪⾬,⼑剑逼迫,却越发扎根成长。复活的主就是每⼀位跟随他的门徒和教会得胜的确据。
⼀切都在乎祂!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去见主,或经历死亡的深渊,或等候祂荣耀的再来,但是我希望⾃⼰不要留下任何的遗憾和悔恨,我深愿主在创世之初在基督⾥在我⾝上的计划完全实现,我知道这个计划跟祂使万民归主的异像息息相关。
我愿完全放下⾃⼰,完全把⾃⼰交托在主⼿中,成为主⼿中可以投资的“资本”,让主把我投资在祂万民归主的永恒旨意当中。或活着,或死亡,或在本地,或在远⽅,或被赞赏,或被羞辱,或顺境,或逆境,都是为主,单单为主!
祷告:
主啊,我要看见当我被你完全拥抱的时候,你满⾜、喜乐和幸福的脸光;我想听到你夸赞我说“你是我忠⼼、良善、有见识的仆⼈”。
主啊,保守我在世的⽇⼦完全顺服你,不留下任何遗憾和愧疚。特别恳求主赐我谦卑依靠祢的⼼,恳求圣灵提醒我不要依靠⾃⼰,就好像博德恩虽然很有钱,但是他依然靠着祷告依靠你的⽅法做你的事⼯。
主啊,我愿效法祢,成为⼀粒麦⼦,使⽤我成为他⼈的祝福,让祢的名得荣耀!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